高二化学氯课件内容摘要:
. • (2)① 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 KOH溶液是 30%, NaOH溶液是 8%;温度不同, KOH溶液需水浴加热,而 NaOH溶液却用冰水浴冷却.② “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③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 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 “ 溶解度-温度 ” 图象中,应为增函数曲线.③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 • (3)由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Cl2+ 2NaOH===NaCl+NaClO+ H2O,改写即可. • (4)① “ H+ 使石蕊变色 ” ,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②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 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作用的结果.③持续通入 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 • 答案: (1)分液漏斗 B • (2)碱溶液 (或反应物 )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 (3)Cl2+ 2OH- ===ClO- + Cl- + H2O • (4)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 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 1.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 解析: 装置图中缺少酒精灯;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因为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应使用分液漏斗,如果使用长颈漏斗,也应该将下端插入液面下进行液封,所以 A项正确.收集氯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 B项错误.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所以 C项正确.氯气有氧化性,和 KI发生反应: 2KI+ Cl2===2KCl+I2,生成的碘单质使淀粉变蓝,所以 D项正确. • 答案: B • 2.已知 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 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 • A.只有①和②处 • B.只有②处 • C.只有②和③处 • D.只有②、③、④处 • 解析: ① 是制备氯气的装置, ② 是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杂质的装置, ③ 是干燥装置,④ 是用于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装置.除杂时不能消耗欲保留的气体,因为氯气可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 • Cl2+ 2NaOH===NaCl+ NaClO+ H2O,所以②处错误;③中进气管短,出气管却插入液面下,所以无法干燥气体也不能使气体进入④中与金属反应,所以③处错误;④是一个封闭体系,未反应的气体不断蓄积会使容器内压强过大而发生爆炸,所以④处错误. • 答案: D • 方法归纳: • ( 1)有关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其装置 • 气体制备 → 净化 → 干燥 → 性质实验 → 尾气处理 . • ( 2)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HCl),在性质实验和尾气处理时要注意增加防倒吸的装置 . • 1. 氟 • (1)氟无正价,无含氧酸. • (2)氢氟酸为弱酸,剧毒,能腐蚀玻璃,保存在特制塑料瓶中. • (3)2F2+ 2H2O===4HF+ O2,因此 F2通入水溶液中首先发生此反应. • 2.溴 • (1)单质溴是深红棕色液体,溴的水溶液显橙黄色. • (2)溴易挥发,通常加水水封,不能用橡胶塞. • 3. 碘 • (1)紫黑色固体. • (2)易升华. • (3)遇淀粉变蓝. • (4)与 Fe作用时生成 FeI2. • 4.卤化银 • (1)AgF易溶于水, AgCl、 AgBr、 AgI均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分别为白色、浅黄色、黄色,因此可用 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卤离子. • (2)除 AgF外, AgCl、 AgBr、 AgI均有感光性,且 AgBr感光性最好. • (3)AgI可用于人工降雨. • [例题 3] 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卤素之间的相互置换、单质的颜色、 I2遇淀粉变蓝,以及 Cl2与 NaOH反应等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设计巧妙,是一道好题. • 解析: 由①处产生的 Cl2通过②时发生 Cl2+ 2NaBr===2NaCl+ Br2,通过③时发生Cl2+ 2KI===2KCl+ I2,通过④时发生 Cl2+ 2NaOH===NaCl+ NaClO+ H2O,因Cl2为黄绿色, Br2为橙色, I2遇淀粉变蓝,Cl2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 NaCl、NaClO溶液,棉球仍为白色,故选 A. • 答案: A • 1.向 NaBr、 NaI、 Na2S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 • A. NaCl Na2SO4 • B. NaCl NaBr Na2SO4 • C. NaCl Na2SO4 I2 • D。高二化学氯课件
相关推荐
废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和酸或碱都会污染环境。 你认为应如何管理电池的使用。 丹麦是欧洲最早对电池进行循环利用的国家。 其具体做法是:电池售出时按每只电池加收一美元的回收费用;并按 18美元/千克废电池的价格支付给电池回收者。 该政策的制定,使镍镐电池的售价相对较高,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小型二次电池人群增加,消费环保型电池人群增加。 1997年丹麦镍镐电池的回收率就已达到了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 二、平衡移动原理 ( 1)勒夏特列原理 —— 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就向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Q2 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放的热量也应是前式的一半, Q2< Q1 12g石墨 与 O2反应生成 CO2放出 ; 12g金刚石 与 O2反应生成 CO2放出 ,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 比较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金刚石和石墨,与 O2完全反应,生成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 CO2,金刚石释放出的热量更多,说明 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不稳定 例题 2: 三 .燃烧热和中和热 若
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交流、研讨 有人研究了 340K时 N2O5的分解反应: 2 N2O5=4NO2+O2, 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 : 编号 1 2 3 4 5 t/min 0 1 2 3 4 c(N2O5)/mol•L1 c(O2)/ mol•L1 0 v(B)= c(B)2c(B)1 t2t1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以浓度 (或物质的量)随时间 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