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内容摘要:
Q2 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放的热量也应是前式的一半, Q2< Q1 12g石墨 与 O2反应生成 CO2放出 ; 12g金刚石 与 O2反应生成 CO2放出 ,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 比较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金刚石和石墨,与 O2完全反应,生成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 CO2,金刚石释放出的热量更多,说明 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不稳定 例题 2: 三 .燃烧热和中和热 若 g 乙炔( 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CO2( g)时放热 130 kJ。 则乙炔燃烧的 热化学方程式 为 C2H2( g)+ 5/2O2( g) =2CO2( g)+ H2O( l)。 ΔH=- 1300 kJ/mol 2C2H2( g)+ 5O2( g) =4CO2(g)+ 2H2O(l)。 ΔH=- 2600 kJ/mol 在 101 kPa时, 1 mol 物质 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如 :C CO2(g)、 H H2O( l)、 S SO2( g) Cl HCl(g) 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 为什么。 ( s)+ O2( g) =CO(g)。 ΔH=- kJ/mol ( s)+ O2( g) =CO2(g)。 ΔH=- kJ/mol (g)+ O2(g)=2H2O(l)。 ΔH=- kJ/mol (g)+ O2(g)=H2O(g)。 ΔH=- kJ/mol 解析 : A项 C( s)燃烧未生成稳定氧化物 CO2(g),故其反应热不能叫燃烧热; B项 符合燃烧热的定义; C项 H2虽然转变成了稳定的氧化物 H2O( l),但由于其反应热表示的是 2 mol H2 完全燃烧时的热量变化,故不能叫燃烧热; D项 参加燃烧的 H2虽然是 1 mol,但其生成H2O( g),而不是 H2O(。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相关推荐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 二、平衡移动原理 ( 1)勒夏特列原理 —— 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就向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交流、研讨 有人研究了 340K时 N2O5的分解反应: 2 N2O5=4NO2+O2, 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 : 编号 1 2 3 4 5 t/min 0 1 2 3 4 c(N2O5)/mol•L1 c(O2)/ mol•L1 0 v(B)= c(B)2c(B)1 t2t1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以浓度 (或物质的量)随时间 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
Na与 CuSO4 溶液的反应 ⑹ 与 CH3CH2OH、 CH3COOH、 葡萄糖等含羟基的化合物 [例题]将钠投入到下列液体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水 B NaOH溶液 C / L盐酸 D / L硫酸铜溶液 E 无水乙醇 二、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电子式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碱性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过氧化物)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 (或知情者 )、记者和现场。 • 3.访谈的要求: •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 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 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 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