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复习内容摘要: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 (或知情者 )、记者和现场。 • 3.访谈的要求: •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 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 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 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 如 《 焦点访谈 》《 艺术人生 》《 鲁豫有约 》等。 •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 4.访谈的提问技巧 • 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 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 结尾: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 5.访谈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 (五 )特写 •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的新闻体裁。 • 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断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 文学手法运用较多。 感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 高考选文要求 1 200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 其次,注意新闻阅读六步骤。 •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 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 第一步 “ 看标题信息 ” ,类似作文审题;而 “ 揣摩记叙类型 ” ,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 第二步 “ 抓记叙要素 ”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 第三步 “ 理行文线索 ”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针对考纲当中 C层级的分析综合 “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 的考点。 • 第四步 “ 辨叙述方式 ”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 “ 倒金字塔 ” 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 第五步 “ 挖中心主旨 ”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层级的鉴赏评价 “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 “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和 F层级的探究 “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这几个考点。 • 第六步 “ 析表现手法 ”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C层级的分析综合 “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 D层级的鉴赏评价 “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和 F层级的探究 “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 这些考点。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 总之:实用文本最实用,结合现实价值显。 • 要素解读是基础,价值发掘成关键。 • 突破程式抓特色,关注社会民为先。 • 基于文本思超越,探究发微成亮点。 • 一、 (2020年抚顺六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 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 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 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 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 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 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 如果完全取消文。高三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复习
相关推荐
Na与 CuSO4 溶液的反应 ⑹ 与 CH3CH2OH、 CH3COOH、 葡萄糖等含羟基的化合物 [例题]将钠投入到下列液体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水 B NaOH溶液 C / L盐酸 D / L硫酸铜溶液 E 无水乙醇 二、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电子式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碱性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过氧化物)
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交流、研讨 有人研究了 340K时 N2O5的分解反应: 2 N2O5=4NO2+O2, 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 : 编号 1 2 3 4 5 t/min 0 1 2 3 4 c(N2O5)/mol•L1 c(O2)/ mol•L1 0 v(B)= c(B)2c(B)1 t2t1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以浓度 (或物质的量)随时间 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
Q2 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放的热量也应是前式的一半, Q2< Q1 12g石墨 与 O2反应生成 CO2放出 ; 12g金刚石 与 O2反应生成 CO2放出 ,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 比较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金刚石和石墨,与 O2完全反应,生成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 CO2,金刚石释放出的热量更多,说明 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不稳定 例题 2: 三 .燃烧热和中和热 若
从句,从句不用将来时态,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但可用 should,might等情态动词。 (2)in no case“ 决不”,置于句首时,句子采用 部分倒装语序。 注意 活学活用 fire,all exits must be kept clear. place of of case of spite of 解析 句意为:以防着火,所有出口必须保持畅 通。 in case of以防; in
(解析:注意原句的格式,应采用 “ 我不是 …… 也不是 …… 而是 ……” 的格式,用比喻的修辞格表达自己的愿望。 ) 访照带横线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方式,以“ 她 ” 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 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伴着山间的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 ; 她 带着归来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农家。 (解析
显示,欧罗巴的表面是一层厚厚的冰。 •在欧罗巴表面之下七公里半的地方可能有一个海洋。 1.生命开始于包括所有恒星周围的所有彗星资源在内的宇宙中。 2.生命一旦开始,其耐久性就能确保它们的永生。 它们在温暖的有水的彗星内部存活,并不断繁殖。 在星球之间的太空空间里零散地存在着彗星的碎片,其中一些就含有生命的种子。 3.在 38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