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题库内容摘要:

对焊条与母材的加热和熔化起重要作用。 答文 :A 阴极 B 弧柱 C 阳极 D 阴极和阳极 , ( C )区的温度最高。 答文 :A 阴极 B 阳极 C 弧柱 D 阴极斑点 ( B )。 答文 :A 电弧静特性 B 电源外特性 C 电源动特性 D 电源调节特性 是 ( C )。 答文 :A 上升外特性 B 水平外特性 C 下降外特性 D 缓升外特性 ,焊条直径应比对接接头用的直径 ( B )。 答文 :A 小些 B 大些 C 一样大 D 都可以 TIG 焊焊接铝、镁及其合金时,采用 ( C )最佳。 答文 :A 直流正极性 B 直流反极性 C 交流电源 17. ( C )是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 答文 :A 氢 B 氧 C 氮 D 硫 ( A )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文 :A 热裂纹 B 冷裂纹 C 未溶合 D 未焊透 ( C )决定焊接电源种类。 答文 :A 焊件厚度 B 焊件的成分 C 焊条类型 D 焊件的结构 ,当焊接电流不变,减小焊丝直径时,则焊缝成形系数 ( B )。 答文 :A 变大 B 减小 C 基本不 变 D 不一定 ,当其它条件不变,增加焊丝伸出长度时,则焊缝余高 ( B )。 答文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小 D 不一定 ( B )。 答文 :A 热裂纹 B 冷裂纹 C 再热裂纹 D 延迟裂纹 ( D )。 答文 :A 含碳量 B 含锰量 C 含磷量 D 含硫量 ( B )大大下降。 答文 :A 韧性 B 塑性 C 硬度 D 强度 25. ( A )是在焊接接头中产生气孔和冷裂纹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文 :A 氢 B 氧 C 氮 D 氩 ( A )来表示的。 答文 :A 焊芯直径 B 焊条外径 C 药皮厚度 D 焊芯直径与药皮厚度之和 ,通常选用 ( C )与母材相等的焊条。 答文 :A 塑性 B 韧性 C 抗拉强度 D 硬度 28. ( C )焊剂化学成分均匀,可以获得性能均匀的焊缝。 答文 :A 烧结 B 粘结 C 熔炼 ( B )来选择焊条。 答文 :A 等强度原则 B 等同性原则 C 等条件原则 ( B )。 答文 :A 防止烧穿 B 保证焊透 C 减少应力 D 提高效率 ( A )。 答文 :A 促使根部焊透 B 减小应力集中 C 提高焊接效率 D 防止产生根部裂纹 32. ( A )焊可以选用较大直径和较大焊接电流,应用广泛。 答文 :A 平 B 立 C 横 D 仰 ( B )式焊剂垫。 答文 :A 橡皮膜 B 软管 C 圆盘 D 带式 ( B )的旋转和翻转运动 ,使所有焊缝处于最理想的位置进行焊接。 答文 :A 工件 B 工作台 C 操作者 D 焊机 35.( D )是扩大或撑紧装配伯的一种工具。 答文 :A 夹紧工具 B 压紧工具 C 拉紧工具 D 撑具 ( D )决定的。 答文 :A 刨削速度 B 刨削宽度 C 刨削深度 D 刨削电流 37. ( D )不宜采用碳弧气刨。 答文 :A 铸铁 B 低碳钢 C 不锈钢 D 易淬火钢 ,必须保证 ( D )不小于 倍的板厚。 答文 :A 焊缝厚度 B 焊缝熔深 C 焊缝余高 D 焊缝计算厚度 39. I 型坡口对接立焊时,一般采用 ( B )法施焊。 答文 :A 退焊 B 跳焊 C 对称焊 D 从上向下焊 40. ( D )必须采用短弧焊接,并选用较小直径的焊条和较小的焊接规范。 答文 :A 平 .立 .仰焊 B 平 .立 .横 .仰焊 C 立 .横 .仰焊 D 立 .横焊 ,当板厚 ( C )时,必须开单 V 形坡口或双 V 形坡口焊接。 答文 :A ≤ 6mm B < 12mm C > 6mm D ≥12mm ,应特别注意 ( D ),以免产生夹渣、未熔合等缺陷。 答文 :A 摆动焊条 B 适用小直径焊条 C 预热 D 清除熔渣 43. T 形接头手工电弧平角焊时, ( C )最容易产生咬边。 答文 :A 厚板 B 薄板 C 立板 D 平板 , ( B )的大小决定了焊缝的化学成份。 答文 :A 运条角度 B 焊缝熔深 C 焊缝余高 D 焊缝宽度 (B) ( D )。 答文 :A,焊缝根部 B,焊趾 C,焊缝表面 D,焊根尖角处的热影响区 ( A )。 答文 :A,碳素钢的T形接头角焊缝裂纹试验 B,合金钢的T形接头角焊缝裂 纹试验 C,铸铁的T形接头角焊缝裂纹试验 D,不锈钢的T形接头角焊缝裂纹试验 ( C )位置进行焊接。 答文 :A,仰焊 B,平焊 C,船形 D,横焊 ( B )。 答文 :A,氢致延迟裂纹的焊趾裂纹 B,氢致延迟裂纹的焊根裂纹 C,氢致延迟裂纹中的表面裂纹 D,氢致延迟裂纹中的热影响区裂纹 ( B )的钢。 答文 :A,含C r 量小于 % B,含C r 量大于 % C,含C量 大于 % D,含C量小于 % ,焊后应进行( B ). 答文 :A.后热 B.高温回火 C.正热 D.正火加回火 “危险温度区”是指( C ). 答文 :A. 200℃~ 450℃ B. 550℃~ 650℃ C. 450℃~ 850℃ D. 650℃~ 850℃ 8.( D )是使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最有害元素. 答文 :A.铬 B.镍 C.铌 D.碳 ( C )双向组织时,则其抗晶间腐蚀能力将 大大提高. 答文 :A.奥氏体+珠光体 B.珠光体+铁素体 C.奥氏体+铁素体 D.奥氏体+马氏体 ,在保证焊缝金属抗裂性和抗腐蚀性能的前提下,应将铁素体相控制在( A )范围内. 答文 :A.< 5% B.> 10% C.> 5% D.< 10% ,( D )时脆化速度最快. 答文 :A. 350 ℃ B. 500 ℃ C. 450 ℃ D. 475℃ ( A )进行焊接. 答文 :A.手弧焊 B.氩弧焊 C.等离子弧 焊 13.( C )不锈钢具有强烈的淬硬倾向. 答文 :A.奥氏体 B.铁素体 C.马氏体 14.( C )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很小. 答文 :A.奥氏体 B.铁素体C.马氏体 15.( A )不锈钢不会产生淬硬倾向. 答文 :A.奥氏体 B.铁素体 C.马氏体 16.( B )不锈钢经加热和冷却后,没有相变 . 答文 :A.奥氏体 B.铁素体 C.马氏体 17.( D )是焊接铝及铝合金较完善的焊接方法. 答文 :A.手弧焊 B.CO 2 气体保护焊 C.电渣焊 D.氩弧焊 ,焊缝不长,横向没 有约束时,焊缝横向收缩变形量比纵向收缩变形量( A ). 答文 :A.大得多 B.小得多 C.稍大 D.稍小 ( B )进行度量. 答文 :A.弯曲角度 B.挠度 C.弯曲跨度 D.纵向收缩量 ( C )的原因. 答文 :A.波浪变形 B.扭曲变形 C.角变形 D.错边变形 ( A ) 答文 :A.单相应力 B.平面应力 C.体积应力 ( B ). 答文 :A.单相应力 B.平面应力 C.体积应力 ( B )焊接结构中. 答文 :A.薄板 B.中厚板 C.厚板 D.复杂 24.( B )将使焊接接头中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 答文 :A.逐步跳焊法 B.刚性固定法 C.自重法 D.对称焊 ( B )的一种试验法. 答文 :A.抗拉强度 B.塑性 C.硬度 D.冲击韧性 26.( A )是测定焊接头弯曲时的塑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答文 :A.冷弯试验 B.拉伸试验 C.冲击试验 D.硬度试验 27.( C )能检验 焊层与焊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答文 :A.正弯试验 B.背弯试验 C.侧弯试验 D.冲击试验 28.( D )可以考核焊接区的熔合质量和暴露焊接缺陷. 答文 :A.拉伸试验 B.硬度试验 C.冲击试验 D.冷弯试验 29.( B )可以测定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值. 答文 :A.冷弯实验 B.拉伸试验 C.冲击试验 D.硬度试验 ( D )值. 答文 :A.塑性 B.抗拉强度 C.硬度 D.冲击韧性 31.( D )可以测定焊缝金属或焊件热影响区脆性转变温度. 答文 :A.拉伸试验 B.冷弯试验 C.硬度试验 D.冲击试验 32.( B )用于不受压焊缝的密封性检查. 答文 :A.水压试验 B.煤油试验 C.气密性试验 D.气压试验 ( C )的检验. 答文 :A.高压容器 B.中压容器 C.低压容器 34.( B )是专门用于对非磁性材料焊缝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探伤的方法 . 答文 :A.煤油试验 B.荧光法 C.气密性试验 D.磁粉检验 ,( C )可进行多种分度 答文 :A.车削加工 B.刨削加工 C.铣削加工 D.磨 削加工 36.( C )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刀具与工件的受力情况和刀头的散热条件. 答文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副偏角 37.( D )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副刀刃与工件已加工面间的摩擦. 答文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副偏角 ( C )放置,并必须安放稳固. 答文 :A.水平 B.倾斜 C.直立 D.倒立 、明火、可燃气瓶或热源的距离应( A ). 答文 :A.> 10m B.> 5m C.> 1m D.> 2m ,应采用( B )火焰进行焊接。 答文 :A.碳化焰 B.中性焰 C.轻微碳化焰 D.氧化焰 (C) ( B )。 答文 :A,伸长率 B,断面收缩率 C,抗拉强度值 D,屈服强度值 ( A )。 答文 :A,冷裂纹敏感性指数 B,碳当量法 C,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法 D,搭接接头( CTS)焊接裂纹试验法 ,确定冷裂纹敏感性应当主要是( C )。 答文 :A,钢的碳当量 B,钢的含碳量 C,钢的组织 D,焊接方法 4.( C )试验可考核管子对接的根部质量。 答文 :A,面弯 B,侧弯 C,背弯 5.( D )试验可作为评定材料断裂韧度和冷作时效敏感性的一个指标。 答文 :A,拉伸 B,弯曲 C,硬度 D,冲击 ( A )。 答文 :A,塑性 B,冲击韧度 C,抗拉强度 D,硬度 ( C )时,可以不计点数。 答文 :A, 以下 B, 以下 C, 以下 D, 以下 ,应采用( B )的火焰。 答文 :A,氧化焰 B,中性焰或轻微的碳化焰 C,碳化焰 D,碳化焰或轻微的氧化焰 ,比较理想的过渡层材料是( D )。 答文 :A,不锈钢 B,奥氏体不锈钢 C,铜或铜合金 D,纯镍 ( B )相差很大时,焊接后最易导致焊缝成形不良。 答文 :A,膨胀系数 B,电磁性 C,导电性能 D,比热容 ,应优先选用含( C )量较高,能起到稳定(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