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地面项目培训教材内容摘要:

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紧张、躲避或攻击等等,称为挫折反应。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 挫折。 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这是因为,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像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周围的同学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会因此而形成与同学关系上的挫折感,产生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还有另外一种现象。 例如,某些同学在生活中受到讽刺、打击、嫉妒,但其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境因素的出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却不认为对自己有什么消极影响,反而认为这从反面证明了自己工作出 色,并可以借此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才干。 其主观上感受为一种激励而不是挫折,结果就不会形成为心理挫折。 只有当主体将挫折情境感知为挫折时,才会产生挫折反应。 反之,即使没有出现实际的挫折情境,但主体认为某种挫折情境将可能出现,如考试将会不及格,或将会遭到某人报复等,由于对其可能的后果感到担心、焦虑、恐惧等,也会产生挫折感。 所以,在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 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的关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 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 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会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越轻微。 但如果个体主观上将别人认为严重的挫折情境,认知、评价为不严重,他的挫折反应就会很微弱;反之,他如果将别人认为不严重的挫折情境,认知、评价为严重,则也会引起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挫折与目标 任务是否成功和我们的目标设定有关系,在项目中,我们的目标是全体人员都通过障碍。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失败了。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目标,比如尽可能多的人通过障碍,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所以挫折与否和我们的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挫折感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 人们感知到并因此 而受到的阻碍,实际上是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预设限制。 我们所有人都预先设置了对于自己能否实现目标的自我感觉。 受阻碍的目标可以起强化这些限制的作用,尽管真正的障碍实际上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关于这类头脑中预设限制的情况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故事一:比方说,马戏团里的大象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受到训练,使它们有预设限制。 当象还很小(比如说半吨左右)的时候,它会被一条很重的绳子拴在一根大木桩上。 小象常常会使劲拉绳子,但它怎么也无法离开那根木桩。 当象长大后,它的力气大多了,可以很轻易地把这样一根木桩拔起来,但它却不会这么做。 它 “ 知道 ” 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拔木桩是徒劳的。 因此,有的训兽师只给大象戴个脚镣,连绳子都不系,因为套个脚镣就能让大象老老实实地呆着,它 “ 知道 ” 它动不了。 故事二: 1950年以前,人们普遍相信没有人能在 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 但罗杰 班尼斯特( Roger Bannister)打破了这个 “ 神话 ”。 随后几个月内,其他不少人也都跑出了低于 4分钟的成绩。 这一限制似乎更是一种社会规定的“ 信念 ” ,而非真正的体力上的极限。 在交流回顾的基础上, 训练师 可以根据学员的表现,进行积极引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化学员感悟,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 质。 训练师 点评时应注意: 1.交流回顾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体验,引导讨论、启发感悟; 2. 训练师 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3.鼓励每一名参训学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 训练师 应该积极鼓励;每一名参训学员发言后, 训练师 应该引导其他学员给予鼓励; 4.除了课程里涉及的点评要点外, 训练师 也可根据现实需要和自己的经验调整点评内容。 科目 四 :风火轮 科目意义 团 队在完成一项任务时,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使团队的领导力、计划和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本训练科目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训练团队成员的配合意识和团队创造精神,培养压力下团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成员的协调配合能力,通过共同努力和开展竞争,促进团队内部进步。 训前准备 一、场地要求 室外较宽敞活动场地或室内训练馆(主要在天气恶劣情况下使用)。 训练环境要求安静、不受干扰,训练场地上不能有坚硬物体,场地周围无积水、危险物品。 二、教具要求 每组 1020张废报纸、一卷有限的透明胶 (宽 1cm左右 )。 三、着装要求 要求参训学员着较宽松、适宜运动的、结实的运动装或休闲装、运动鞋或休闲鞋。 要求参训学员不要将身上的物品(比如手机、戒指、项链等贵重物品,还有钥匙、打火机等硬物,以及任何有可能在训练中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物品)带入训练场,最好与训练无关的物品都不要带在身上。 四、观察并询问参训学员的身体情况 如患有类似心脏病、高血压、腰椎病等疾病,或医生明确告知其不宜参加剧烈运动者禁止参加训练。 五、准备活动 所有参训学员在科目开始 之前必须要充分地活动身体,防止在训练中受伤或影响动作的正常发挥。 建议集体慢跑 400米、从头到脚每个关节部位做操 2个 8拍,要求使各个关节充分舒展、拉伸肌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 时间安排 一、科目操作 科目操作时间可根据整体训练计划、训练目标、参训学员情况等来确定,通常情况下以训练目标和学员切身体验为首先考虑因素。 可参考科目完成时间,控制在 3040分钟 /1215人比较适宜。 二、科目回顾 20分钟 训练过程 一、布置任务 训练师将所需材料发给队长(本科目可以几个队进行比赛,如果有几个队则分发给各队的队 长),开始布置任务:“你们的任务是,利用所给材料做一条运输带(类似于坦克的履带),运输带作好之后,必须保证所有队员都能进入其中,并整体前行至少 20米。 ” 二、宣布规则 1.只能利用本队的领到的材料; 2.制作时间结束之后,所有各队都必须停止; 3.所有人都必须进入运输带后开始行进,行进过程中人员不得离开运输带、运输带必须保持连接状态,一旦人员脱离或运输带断裂,需要修整后才能继续。 (若是比赛,以规则下用时最短的队获胜。 ) 注意事项 一、训练师注意事项 1.任务和规则讲解清晰,鼓励整个团队参与进来; 2.严格 把握制作时间(必要时可以提醒时间)和比赛标准(比赛开始前重申规则); 3.材料按照标准分发,要控制难度故不宜增加但可减少; 4.如果多个队进行比赛,可每个队选出一名维修员和一名监督员,维修员负责在比赛过程中维护本组的履带,监督员监督其他队是否犯规,但要保证每个队进入运输带中的人数相等。 二、提醒参训学员注意事项 1.在履带中行走时注意安全; 2.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观察要素(典型行为) 1.指挥员未进行有效地组织,场面比较混乱; 2.指挥员过于武断,参与者不够配合; 3.争论过多不行动或没有计划就开始行动; 4.在不断失败后,有人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5.产生了很多方法,最终都没有执行到底; 6.反复强调材料太少,不够用; 7.总是挑选别组的缺点,很少反省自己的不足。 (作为心理行为训练的训练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学员的训练过程,观察典型行为表现,据此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在此列举的是本科目部分常见的典型行为。 典型行为通过实践活动,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有效的选择和运用,大家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记录、总结进行完善。 ) 交流回顾 1.在活动一开始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如何 对问题进行拆分的。 每个人都做了什么。 3.你们的整体的解决方案是怎么产生的。 如何解决的。 4.你们是如何分工的。 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 5.在活动中有没有实际的领导产生。 对结果有没有影响。 影响是什么。 6.通过这个活动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根据学员所表现的典型行为,我们将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在此列举的是本科目中鼓励交流、启发感悟、引导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在实践中进行正确地领会和运用,并不断地总结和提炼。 交流回顾的环境要不受外界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 ) 点评要点 一、团队创造性 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创造性的任务时,需要团队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这个创造性活动中来。 团队的创造性并不是每个成员聪明才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一种互相配合的形式,将成员的个人智慧进行有效组合,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统合效果。 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将能深刻体会到个人智慧融入集体创造性活动中所获得的更大成功,体验个人所无法达到的成就感和成功喜悦,增强在团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