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污泥一体化深度脱水技术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率至 50%~ 60%,再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置途径(焚烧、做建材、做填埋场覆盖土等),而土地资源充裕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将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污泥 直接简易堆放或填埋处置,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污泥处置市场前景、研究成果应用 当前,污水处理厂污泥普遍采用填埋或简易堆放处置 , 随着国家对污泥监管的加重,尤其国家层面 2020年出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要求污泥 处理处置必须与污水处理厂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行,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市场开始逐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超过 5000 亿元用于固废处理。 其中, 1000亿元用于污水厂的污泥处理, 3000 亿元用于流域污泥治理, 1000 亿元用于生活垃圾处理。 国家 环保部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投资规模达到 万亿元,其中固废处理行业达到 8000 亿元,较“十一五”期间翻两番,在 2020 年之前,固废方面投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 18%以上。 “现在各级政府对这方面都非常感兴趣,‘十二五’期间,政府对固废处理的政策投入将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业内人士表示,在前述三个固废处理领域中,政府已对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解决 60 个中心城市污泥治理问题,并将污泥治理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治理范畴。 江苏生态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0吨 /天污泥化学改性一体化深度脱水技术设计方案 7 2020 年初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十五”期间我国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工作;“十一五”期间,重点是进行管网的配套建设;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要将重点放在污泥处置等方面。 应“千方百计地将污泥处置搞上去”,鼓励污泥无害化后进行土地综合利用。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着手建立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的财政补贴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及运营制定相关的财税、收费优惠政策。 “比如运营税负减免机制,对达到要求的企业可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对设备加速折旧等。 ”在投资运营方面,可以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 投资主体,通过投资、参股、承保、托管、租赁、特许经营等形式参与建设和运营。 “十二五”有了目标,政府的投资方式较之以前也将发生重大改变。 消息人士称,国家对于环境方面的投资将一改此前“中央财政拨往地方设立项目”的方式,专项财政资金资产化、资本化,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是新的资金使用方式。 污泥处置的目标首先是控制污染、保障安全,然后是合理利用,最后才是开发清洁能源。 为统一污泥处置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相继出台了污泥处置的一系列标准要求,如: CJT 249202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 埋泥质》、 CJT 289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 CJT 290202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单独焚烧用泥质》、 CJT 291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 CJT 309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农用泥质》等, 规范了污泥处置技术要求。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与 以往的热干化和直接焚烧不同,该技术不依赖任何外界热能等条件,仅通过添加少量药剂和机械压滤相结合方式将污水厂含水率80%的脱水污泥或含水率 97%左右的浓缩污泥一次性降低至 50%以下, 再经 24~ 72小时自然风干后含水率可降低至 20~ 30%左右, 干化后的污泥具有较高的热值( 热值 1000~ 2020kcal/kg), 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 , 可 送至燃煤电厂或垃圾电厂与燃煤或生活垃圾混合焚烧发电,也可堆肥及土地、园林利用或制砖 等其他资源化利用。 同时该技术还拟将水体富营养化时产生的各种藻类进行干化处置,解决湖泊及河道内水体富营养化时打捞的藻类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 江苏生态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0吨 /天污泥化学改性一体化深度脱水技术设计方案 8 该技术的特点在于总投资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工艺,运行费用低,并清洁卫生,在国内获得行业专家的普遍认可。 污泥的常规机械脱水能耗约 40kWh/tDS(含水率由 97%脱水到 80%),再采用热干化法耗 能约 2020kWh/tDS(含水率由 80%降低到 60%), 两者合计 , 采用常规机械脱水 +热干化方 式 (含 水率由 97%降低到 60%) 全程耗能约 2040kWh/t DS; 与常规机械脱水 +热干化法相比 , 采用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工艺及设备全程耗能约 140kWh/tDS(含水率由 97%降低到 60%), 不到前者的 10%, 综合处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 直接运行成 本 (人工 、 能耗 、 药剂 ) 可降低到常规机械脱水 +热干化方式的 1/3~ 1/2。 此外 , 一体化污泥 深度脱水技术 还具备不依赖热源 、 基本无二次污染 、 衔接性强、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技术及设 备 (含水率降低到 50%以下 ) 与热干化法相比 , 在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更具竞争优势 , 市场前景广阔 , 并具有脱水效率高 、 设备节能 、 国产化率高等优势 , 将广泛地应用于污水厂现有污泥脱水设施的改建、 扩建及新建污水厂的污泥脱水 , 无疑将改变现有的常规脱水工艺及设备 、 热干化处理等污泥处理 处置市场格局,引领国内污泥脱水处理行业发展。 2 项目概要 : 污泥化学改性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工程示范 项目合作方: 江苏生态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 考虑到建设期、经济效益及近远期的污泥量,拟定整个工程按 200 吨 /天规模统一建设。 : 本工程占地约需 2500~ 3000 ㎡,其中,处置车间需 1500 ㎡,其余为处置后污泥的堆放场地。 江苏生态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0吨 /天污泥化学改性一体化深度脱水技术设计方案 9 建设期: 一般建设期在 4~ 5个月,建设期内的施工不影响 污水处理厂的原各项处理工序的正常运行。 江苏生态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于二 00 八年六月,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江苏省徐州市,注册资金 521 万元,现在有职工 40人,其中高级职称 6 人,工程师 3人。 主要经营水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给水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服务、膜分离设备、环保设备、给水设备销售。 本公司与徐州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是紧密型合作关系,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齐全,拥有市政甲级设计资质。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方面做过很多工程。 其中正在托管运营有邳州炮车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营情况良好。 成为多家单位的托管运营和技术咨询单位,并于二 0 一 0 年获得了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生活污水甲级资质,工业废 水乙级资质。 目前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公司开始研究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同一批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合作,并与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其中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合作紧密并致力于污泥处置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于 2020 年成功开发 了 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新技术 —— “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和河道污泥的处置,并成功在浙江、河南等地得到应用。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简介: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不依赖任何外界热能等条件,仅通过添加少量药剂改性和机械压滤方 式把含水率 80%的脱水污泥或含水率 97%左右的浓缩污泥一次性降低至 50%以下,再经 24~ 72 小时自然风干后含水率可降低至 20~ 30%左右,完全达到 环境保护部办公 2020 年 11 月 26 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办 [2020]157 号 )中规定的“ 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 50%以下 ”标准要求。 并且干化后的污泥具有较高的热值,可 送至燃煤电厂或垃圾电厂与燃煤或生活垃圾混合焚烧发电,也可堆肥及土地、园林利用或制砖 等其他资源化利用。 江苏生态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0吨 /天污泥化学改性一体化深度脱水技术设计方案 10 改 性后的污泥再以高压泵送至污泥脱水机,污泥脱水机外形类似普通的板框压滤机,高压泵以 ~ 的输送压力将改性后的污泥送入污泥脱水机的多块滤板之间的空隙内,因有 ~ 的输送压力,在高压泵污泥输送至滤板之间的空隙内过程中,即有部分水分被滤出,当高压泵的输送压力逐步升高至最高压力 时,表明污泥脱水机的多块滤板之间的空隙内都充满了污泥,即高压泵已不能再将污泥输送至滤板之间的空隙内,此时,停止高压泵的运行,并关闭污泥脱水机的进泥阀门,启动污泥脱水机的高压油泵,由高压油泵提供 25~30MPa 的压力压缩滤板之间空隙内的污泥,使滤板之间空隙内的污泥再次压滤,得到含水率为 50%以下的半干泥饼。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主要由:湿污泥储仓、湿污泥输送系统、污泥改性系统、 特种压滤机机械脱水 、半干污泥输送系统、废水处理排放系统等组成 ,一般分为 主机系统、辅机系统、配套工程、厂房土建等四大部分。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建设地点 一般选择在污水处理厂附近或污水处理厂内脱水机房附近,一方面便于污泥的输送,另一方面压滤出水可直接回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 项目技术特点及先进性 主要技术特点: 1) 一体化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不依赖任何外界热能等条件,仅通过加药改性和机械压滤方式把污泥含水率从 80~ 93%左右一次性降低至 50%以下,再经 2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