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 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18 分 )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 ?在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 2.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别举例说明。 (4 分 ) 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举游泳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3 分 ) 4.选段最后一句话中“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中的“道理”能不能算真正的道理 ?为什么 ?(3 分 ) 5.结合本段的中心论点,请给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分 ) 6.选文中句①④的句式特点是 ,其表达作用是。 ( 3 分) 7.选文 A、 B 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 1分) (二 )三峡工程是个“四美具”的特大工程。 四美具:防洪、发电、通航、南水北调。 建设三峡工程最大的目的是防洪。 天有不测风云,如果1860、 1870 年洪水再现,江汉平原工农业生产基地损失之大,就可能比建设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还要多得多。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其次,发电。 三峡电站装机容量 17680 兆瓦,年发电量为 840 亿千瓦小时 (等于发电用煤 4000 万吨 )。 按预计,三峡每千瓦的建设费用,与全国 16 个大型水、火电站比较,它是第 ll 位,淹地是第 9 位,移民数是第5 位,应该说是经济合理的。 其三,三峡工程建成,长江 600 公里水面被抬高,原来江中险滩绝大部分淹没在水下,急流成为平湖,利于航行;而下游因有水库调节,枯水期流量增加,也有利于航运。 所以上游航运和下游航运 (A)得其利。 据有关部门测算,届时可降低航运成本 30%左右。 最后是南水北调。 把长江水调到历经干旱的华北平原,是这个地区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