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分类及主要性能内容摘要:

摄像机的分类及主要性能 一、摄像机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摄像机是电视制作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是一种电子产品。 它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前景物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电信号的一种电子器件。 (光信号电信号) 二、摄像机其主要部件构成有:镜头、机身、寻像器、话筒、电缆等。 (1)广播级术指标高、性能优良、图像质量好、色彩还原逼真、但价格昂贵。 一般信噪比在56上,分解力 550 线以上。 (2)业务级能稳定、价格适中,信噪比约52解力约 500 线。 (3)家用级量轻、功能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信噪比约 48解力约 350 线。 三、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摄像机的技术指标,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选型的主要依据。 主要技术指标有:1、灵敏度: 灵敏度通常指在标准的摄像状态下,摄像机所得到额定输出的光圈值。 (标准状态:2000200k 色温光照下,0益,所测到的光圈系数) (如:。 摄像机的灵敏度越高,其性能就越优良。 2、信噪比(S/N)信噪比噪比是不同档类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如业务档一般在 56 60挡摄像机在 62、图像清晰度(分解力)图像清晰度指电视图像在电视屏幕中心范围,可以分辨出黑白线条的数目。 通常用水平分解力表示。 从技术角度讲,分解力取决扫描线和像素的数量,每一幅画面扫描线越多,每一行像素越多,图像清晰度就越高。 如:广播级,水平清晰度 700 线、垂直 450 线以上。 4、最低照度:最低照度像机拍摄景物所需的照度大小。 对摄像机而言,要求的环境照度越低,说明机器灵敏度越高。 如:P,最低照度是 平衡/黑平衡的调整,是还原图像色彩质量的保证:1、白平衡调整 (1)选择一个白色物体作调整标准;(2)将选取的物体置于所拍摄场景中; (3)调整焦距,使白色物体充满画面或 80%以上 (4)拨动自动白平衡开关,摄像机自动调整并存储。 2、黑平衡调整:开机后,接通自动黑平衡开关(A,B)圈自动关闭,几秒钟后,黑平衡便自动调好。 也可手动调整,但一般不需要。 二、摄像机操作要求:要拍摄好电视画面,除能灵活;运用好执机方式外,还须掌握好操作的基本要领,;即 “稳”,“准”, “平”,“匀”. 1、 “稳”:指拍摄的电视画面要稳定。 如:画面不稳定,会影响画面内容表达,破坏观众欣赏情绪,使眼睛产生疲劳等。 2、 “准”:指画面起幅、落幅、表达内容、镜头聚焦等要准。 3、 “平”:指拍摄的电视画面地平线一定要水平。 如:画面不平,会使观众产生某种错觉。 4、 “匀”:指摄像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要均匀三、摄像机的维护工作: 摄像机维护与保养工作十分重要,做好维护与保养,能延长摄像机的使用年限。 1、镜头清洁与保养: 由于镜头长期暴露在外,容易被灰尘等弄脏,镜头不干净,影响到画面拍摄的质量,所以应经常对镜头进行清洁与保养。 2、注意摄像机的防潮,防尘,防湿,防磁和防腐等工作。 3、注意在常温下使用。 二、摄像机的技术指标:灵敏度、分解力、信噪比是电视摄像机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二)信噪比信噪比是在标准照明度(2000摄像机图像信号的峰值与视频噪波的有效值之比。 信噪比表示在图像信号中包含噪声成分的指标,其数值与测量条件有关,数值以 贝)表示。 摄像机的噪声与增益的选择有关。 (三)图像清晰度图像清晰度是指摄像机分解黑白细线条的能力,通常用图像中心部分水平分解力表示,即在水平宽度为图像屏幕高度的范围内,可以分辨出多少根垂直黑白线条的数目。 3、图像清晰度(分解力):图像清晰度 指电视图像在电视屏幕中心范围,可以分辨出黑白线条的数目。 通常用水平分解力表示。 从技术角度讲,分解力取决扫描线和像素的数量,每一幅画面扫描线越多,每一行像素越多,图像清晰度就越高。 如:广播级,水平清晰度 700 线、垂直 450 线以上。 三、摄像机的技术特点(一)色温的特点:为了确保色彩的正确还原,摄像机设计了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的调整系统。 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 3200k 来设计其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色温照明条件下拍摄就会发生色彩的偏差现象。 第二节 摄像机的构造与原理:摄像机的分类不同,性能和价格差别也很大,但是大体上都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其它附件和辅助系统组成。 像机的光学系统由变焦距镜头、红绿蓝分光装置和色温滤色片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景物成像、基色分光和色温校正三个主要功能。 一)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主要作用是成像,像眼睛一样将外界的景物聚焦在摄像靶上,形成光像。 (二)红绿蓝分色装置摄像机的分色装置把变焦距镜头传来的光束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本光束,并分别投向各自的摄像器件的成像面上。 分色装置多采用分色棱镜,分色棱镜由三块棱镜黏合而成。 (三)色温滤色片自然界中各种景物呈现的色彩不仅与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即光源的色温)有关。 色温滤色片可以校正色温的平衡,完成对色彩的正确还原。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 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 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 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 冷光”。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 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 ;钨丝灯为 2760光灯为 3000K;闪光灯为 3800K;中午阳光为 5400K;电子闪光灯为 6000K;蓝天为 12000(注意:色温不是温度概念。 )二、光电转换系统电子耦合器件被安装在分色系统的成像面上,由几十万个按顺序排列并能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电荷的小单元组成。 当光像通过摄像机镜头聚焦成像于 件上时,据光的强弱就会转变成不同的积累电荷,与光的强弱对应的积累电荷实际上形成了电子图像信号,储存于 件中,完成光电转换和信息储存的过程。 三、电路处理系统电路处理系统包括预放器、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编码器和辅助电路系统等。 四、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用来运算和记忆数据,发出控制指令和控制电压、控制信号。 摄像机需要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方便图像信号的摄取并完成视频信号的正确输出。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光圈调整、自动聚焦系统、电动变焦距调整、自动增益控制、自动黑平衡调整、自动白平衡调整等部分。 五 附件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工作系统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 附件是摄像机工作时必不可少的或供不时之需的器件,如寻像器、交直流电源(充电电池、交流电源转接器) 、肩带、携带包、话筒、各种电缆线等。 1、画面和镜头 电视画面和电视镜头是可以通用的,是一个对象的两种称呼,只不过因场合不同各有选择。 比如在导演部门和制片部门称为镜头而不称画面,在摄影、摄像部门经常称为画面。 2、画面和画幅 画面和画幅也是两个不同概念。 画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像帧(简称为帧)。 电视画面是由画帧组成的,它是组成画面的物质形式。 电视的帧频是 25 帧/秒,每个画面都由一定时间组成,也就是由若干个画幅组成。 画幅是静止的,每一画帧只停 1/25 秒,画面则是运动的,除了用固定摄影方式拍摄静物以外,每个画幅的图像都会有所区别3、画面和像素电视画面的图像是借助于摄像的光电转换,显像的电光转换手段,通过布满屏幕上的小光点呈现出来的。 这些小光点称为像素。 像素的多少及其排列的密集程度,决定着图像的清晰度。 第四节 电视画面的景别 从摄像角度来看,构成一个镜头画面的元素有:画幅比例、画面景别、拍摄角度、光学镜头的使用、光线、色阶、运动、调度、时间的表现及构图这十个方面,这些是摄像师拍摄每个镜头画面都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 下面构成画面的元素着手逐一进行讨论。 电视画面的景别:一集电视剧都是由到几百个电视画面组成的,而这些画面都是以不同的景别出现的。 1、 景别的意义和作用电视画面的景别从外形上讲是指画面包容景物范围的大小,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从创作角度来讲,它是一种表现手段第三,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 因此景别既是观众视觉习惯的客观体现,又是创作人员主观意识的体现。 景别是一种限定,这种限定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注意力的指引,使得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有了层次和重点。 1、 景别的划分 电视画面为什么要划分景别呢。 首先是由电视画面特性决定的。 电影、电视画面是一部影片、一集电视剧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相当于文学当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 这些组成作品的画面如用一个景别,就将失去画面的表现力。 画面景别的产生和运用,是影视艺术区分其它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景别的划分,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不管任何被摄对象,凡是摄录其全貌称为全景,摄录其局部则成近景或特写,被摄主要对象在画面中占很小的面积则成远景。 这种划分方法,对于拍摄有人物的画面是可行的,比如拍人物全身为全景。 拍到胸部为近景,拍到肩部以上的头像为特写。 在实际工作中,拍摄比较小的物件,比如墨水瓶特写、手表的特写,应拍其全貌,而不拍其局部。 对较大的物件,一般是注明具体名称,比如“汽车轮子”特写,而不能把汽车轮子叫汽车的特写。 第二种划分方法,是以人物为参照系。 即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景别。 人物在画面中很小,甚至成点状为大远景。 全身像上下空白较小称为全景,半身称为中景,画面下边缘卡到胸部称为近景,肩以上称为特写,这样分比较具体。 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也可以分得再细一些,比如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但应指出,相邻的景别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是一个大致的分法。 如果是运动摄影拍摄的运动画面,在一个画面之中,可以产生许多景别的变化,很难说,这个镜头画面是什么景别。 2、 产生不同景别的因素 在电影、电视画面中,产生不同景别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物距。 即摄像机(或摄影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当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时,物距近则图像大,包容的景物范围则小,相反,物距越远,图像则小,包容景物的范围则大。 第二是主体的纵深调度。 如果是运动画面,或是纵深调度,被摄对象移近摄像机可以呈现近景或特写,远离摄像机则可以呈现全景或远景。 这里应着重指出,被摄对象的纵深调度和纵向移动摄像机均可得到景别的变化。 但两者的画面效果是不同的。 摄像机不动纵向调动被摄对象,景别也随之变化、但画面包容的背景不变。 纵向移动摄像机得到的景别变化、背景则产生变化。 在实践中,是呈现综合运动,即被摄主体和摄像机同时运动,使画面景别产生多变形式。 第三,是镜头焦距的变化,这里说的镜头,是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镜头。 焦距的变化,带来镜头视角的变化,当摄象机位不动时,改变焦距的长短,可以得到不同的景别,如果连续变化焦距则可得连续变化的景别。 比如从短焦变为长焦,可得到远全之,从长焦变为短焦,可得近特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景别变化和用移动摄像机得到的画面景别的变化,画面效果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 3、 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叙事和表现功能 (1) 远景镜头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 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在绘画艺术中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这一点和绘画是相通的。 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 ,不细琢细节。 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状,故不能用于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