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xx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四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铁)的摩尔质量比铜小,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 2mol分析; B、过氧化钠由 2个钠离子和 1个过氧根构成; C、偏铝酸钠水溶液中,除了偏铝酸钠本身,水中也含氧原子; D、 pH=1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 【解答】 解: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 64g,由于阳极有铁杂质存在,铁的摩尔质量小于铜的,所以阳极减少 64g,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 2mol,则阴极得到的电子数大于 2mol,故 A正确; B、过氧化钠由 2个钠离子和 1个过氧根构成,故 1mol过氧化钠中含 3mol离子即 3NA个,故 B错误; C、偏铝酸钠水溶液中,除了偏铝酸钠本身,水中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 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 2NA个,故 C错误; D、 pH=1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c( H+) =10﹣ pH=,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6.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无色溶液时,有如下实验现象:阳极上有无色气体产生;阴极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 Ba2+、 NO3﹣ 、 Cl﹣ B. H+、 Mg2+、 Na+、 SO42﹣ C. CO32﹣ 、 K+、 Cl﹣ 、 Na+ D. Fe2+、 NO3﹣、 SO42﹣ 、 Na+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无色溶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 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该组离子用惰性电极电解时,阴极上不会生成白色沉淀; B. NO3﹣ 、 Mg2+、 Na+、 SO42﹣ 之间不发生反应,都是无色离子,且用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C.该组离子用惰性电极电解时,阴极上不会生成白色沉淀; D.亚铁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 【解答】 解: A. Na+、 Ba2+、 NO3﹣ 、 Cl﹣ 离子用惰性电极电解 时,阴极上不会生成白色沉淀,故 A错误; B. NO3﹣ 、 Mg2+、 Na+、 SO42﹣ 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且用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满足题干要求,故 B正确; C. CO32﹣ 、 K+、 Cl﹣ 、 Na+离子用惰性电极电解时,阴极上不会生成白色沉淀,故 C错误; D. Fe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需要明确题干限制条件: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阳极上有无色气体产生、阴极上有白 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必须存在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物的离子. 7.如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 ① 量取 NaOH溶液 B.用装置 ② 制备 Cl2 C.用装置 ③ 高温煅烧 CaCO3固体 D.关闭活塞 a,从 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 ④ 的气密性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C.加热时,不能密封坩埚; D.根据形成压强差的原理判断.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玻璃塞,应用碱 式滴定管盛装,故 A错误;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图中进气管太短,故 B错误; C.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热时,不能用坩埚盖盖住坩埚,防止生成气体而导致压强过大而造成实验事故,故 C错误; D.关闭活塞 a,从 b处加水,如 a、 b形成液面差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变化,可说明气密性良好,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滴定、气体的收集、物质的加热以及气密性的检查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 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合理性,难度不大. 8.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 ③ 试管中的现象是( ) A.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试管 ① 中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3Cu( NO3) 2+2NO↑+4H 2O,根据图知,Cu有剩余,硝酸不足量,向 ③ 中加入稀硫酸,酸性 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相当于又有稀硝酸,则硝酸和铜又发生反应 3Cu+8HNO3=3Cu( NO3) 2+2NO↑+4H 2O. 【解答】 解:管 ① 中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3Cu( NO3) 2+2NO↑+4H 2O,根据图知, Cu有剩余,硝酸不足量,向 ③ 中加入稀硫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相当于又有稀硝酸,则硝酸和铜又发生反应 3Cu+8HNO3=3Cu( NO3) 2+2NO↑+4H 2O,生成的无色气体 NO不稳定,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气体 NO2,同时 Cu片溶解 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铜片 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硝酸和铜的反应,明确 “ 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 是解本题关键,向含有硝酸根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为易错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为 △H= ﹣ •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 l) 2H2( g) +O2( g) △H=+•Jmol ﹣ 1 B.密闭容器中, ,放出 量.则 Fe( s) +S( s) ═FeS ( s) △H= ﹣ •mol﹣ 1 C. 500℃ 、 30MPa下,将 NH3( g),放热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 g) +3H2( g) ═2NH 3( g) △H= ﹣ •Jmol﹣ 1 D.相同条件下,在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 1molN2和 3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与 2molN2和 3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燃烧热是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B、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热; C、 NH3( g),放热 ,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 1mol; D、 1molN2和 3molH2反应与 2molN2和 3molH2反应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不一样,据此回答. 【解答】 解: A、燃烧热是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 l) =H2( g) + O2( g) △H=+ kJ•mol ﹣ 1,但是电解水 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根据能量守恒,电能的介入会导致热能减少,吸收的热量变小,故 A错误; B、 n( S) = = =, n( Fe) = =,已知 Fe+S FeS,所以Fe的量不足,按照 Fe 计算, = ,所以 1molFe反应放出热量为: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Fe( s) +S( s) =FeS( s) △H= ﹣ kJ•mol﹣ 1,故 B正确; C、 N2和 NH3( g),放热 ,因反应为可逆反应,则 1molN2和 3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 g),放热不是 ,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数值错误,故 C错误; D、相同条件下,在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 1molN2和 3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如 2molN2和 3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多加入氮气会促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0. 1L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表: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 3mol e﹣ 通过时(忽略电解时溶 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离子 Cu2+ Al3+ NO Cl﹣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1 1 a 1 A.电解后溶液的 pH=0 B. a=3 C.阳极生成 mol Cl2 D.阴极析出的金属是铜与铝 【考点】 电解原理. 【分析】 由溶液电荷守恒可知 2c( Cu2+) +3c( Al3+) =c( NO3﹣ ) +c( Cl﹣ ),可求得 c( NO3﹣ )=4moL/L, 由于离子放电顺序 Cu2+> H+> Al3+, Cl﹣ > OH﹣ > NO3﹣ , 电解时阳极首先发生: 2Cl﹣ ﹣ 2e﹣ =Cl2↑ ,然后发生 4OH﹣ ﹣ 4e﹣ =O2↑+2H 2O,阴极首先发生:Cu2++2e﹣ =Cu,然后发生 2H++2e﹣ =H2↑ ,结合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依据电解过程中存在电子守恒,结合电极反应计算分析产物,用 Pt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 3mol e﹣ 通过时 阳极电极反应为: 2Cl﹣ ﹣ 2e﹣ =Cl2↑ ; 1mol 1mol 1mol 4OH﹣ ﹣ 4e﹣ =2H2O+O2↑ 2mol 2mol 1mol 阴极电极反应为: Cu2++2e﹣ =Cu 1mol 2mol 1mol 2H++2e﹣ =H2↑ 1mol 1mol A、电解后溶液 PH计算,依据两电极上的反应计算,阳极减少 2mol氢氧根离子,同时阴极上减少 1mol氢离子,综合计算分析得到溶液中增加氢离子物质的量为 1mol,氢离子浓度为1mol/L, pH=0,故 A正确; B、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忽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 2c( Cu2+) +3c( Al3+) =c( Cl﹣ )+c( NO3﹣ ),计算得到 c( NO3﹣ ) =4mol/L,即 a=4,故 B错误; C、依据电极反应电子守恒可知阳极生成 1molCl2,故 C错误; D、阴极析出的金属是铜,无金属铝析出,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主要是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1~ 30 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1.下 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 2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 207g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考点】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 B、干电池中锌做原电池的负极被腐蚀; C、依据铅蓄电池电极反应结合电子守恒计算; D、氢氧燃 料电池的产物为水,无污染. 【解答】 解: 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故 A正确; B、在干电池中, Zn作负极,被氧化,故 B正确;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硫酸铅在负极上析出,该极质量应该增加而非减小,故 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且工作的最终产物是水,故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类型的分析判断,依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电极和反应产物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 Na2O2 ② 配制 ,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③ 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Fe ( OH) FeCl H2SiO3都不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⑤SO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 ⑥ 将质量分数为 5%和 25%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15% ⑦ 干燥的 Cl2和氯水均能使鲜花褪色 ⑧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三种 ⑨ 纯 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化学腐蚀.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硝酸的化学性质;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 ①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② 没有 480mL容量瓶,选择容量稍大体积接近的容量瓶,故应选择 500mL容量瓶,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L ﹣ 140g/mol=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