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孝母的一组是( ) ① 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 ② 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③ 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 ④ 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 ⑤ 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 ⑥ 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皋因为足智多谋,加上侍奉太妃恭敬体贴,是有名的孝子,因此,被天子授职都水使者;以后又三次升迁为秘书少监。 B.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因年成不好,就打开官府仓库,放粮赈济,然后上书自我弹劾,但天子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加封为少府监。 C.李钧、李锷兄弟二人虽为官多年,但对母亲不孝,因而李皋上收弹劾,使之除名不被录用。 D.李皋因小事违犯法度,惟恐母亲担忧,于是出门时穿平民服 饰,回府后仍穿公服,明明被降职,却谎称升迁,直至官复原位,才告诉母亲事情实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 12— 15 题。 ( 18 分)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长城就自身价值来说,原是“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防御设施。 由于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并不那么一致是十分自然的。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 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筑的象征。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世 代传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为世界重点文物,宇航员遥观地球所能辨识的人工构筑物的报导,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又增加了一番意义。 对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 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事实上,长城既可以是“限隔华夷”自我封闭的壁垒,也可以作为向外开拓进击的桥头堡。 不在“物为”而在“人为”。 首筑长城的赵武灵王并没有保守、退缩,他“变俗胡服,习骑射”,登 上了开放革新的大舞台;标榜“众志成城”、斥长城为废垒虚墙的清政府反而深陷闭锁的泥潭。 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不以长城自缚,他们运用这条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聚汇线,调控了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与游牧经济融合在一起,为保护发展生产力开拓了新路。 他们也通过这播撒封建文明的文化带,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傍长城而西延,古罗马的治国法典,波斯诸国的经营之道和什色物产。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