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全民创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 药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等六大支柱产业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发展与其产业 关联度较大 的上下游产品开发和零部件配套服务体系,延长支柱产业链,增强产业辐射力,不断拓展创业空间,开发创业领域,增加创业机会。 充分利用我省建筑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加大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步伐,加快发展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队伍,进一步带动社会创业和就业。 —— 在做优做强工业园区中创业。 “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将有大的发展,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 的重要平台。 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围绕各地园区特色,合理确定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布局,提高园区发展规划水平,研究制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完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24 页 园区道路、水电、通讯以及集中供热、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民创业搭建良性发展平台。 围绕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拓宽园区服务内容,提高园区服务水平,为全民创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围绕调整园区产业布局,依托核心企业和关键项目,延伸产业上下游产品链,提高产品配套能力,推进园区产业集聚。 加快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强、 商务成本低的高成长型园区,做大做强一批适合当地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的特色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能人创业基地、劳动就业基地。 —— 在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中创业。 昌九工业走廊是全省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区域。 到 20xx 年,走廊地区的生产总值将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40%,工业增加值将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 45%,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55%,将成为全民创业最具活力、最为集中的地区。 要抓住加快发展昌九工业走廊的机遇,引导创业者积极参与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 、 特色 冶金、 新型建材、现代医药、 纺织 服装、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 产业领域建设,加快培育船舶制造业、数字家电业、现代商贸旅游业。 引导和鼓励创业者围绕核心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在走廊地区发展一批“专、优、特、精”中小企业。 在昌九工业走廊地区形成以基础工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特色传统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24 页 (三)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创业 —— 在发展特色旅游业中创业。 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具备对环境污染小,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可持续发展、关联带动功 能强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要充分保护、利用和优化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高起点建设以名山、名湖、名城、名村为重点的精品旅游区,打造精品旅游线。 充分开发我省独特的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区域旅游产业,做旺各类特色旅游业,引导各类资金和人才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业六要素开展创业,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 合理开发省内旅游资源,继续发展观光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农业、工业、商务等专题旅游。 突出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有序发展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交融合一的生态旅游,进一步扩展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旅游规模,推进仙女湖、三爪仑、柘林湖、云居山、武功山、三百山、大觉山、瑶里等重点景区整体开发。 —— 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创业。 发展以信息业、配送业、仓储业、多式联运业和商品交易业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形成贯穿东南西北中的客货运输大能力通道和快速网络物流业,使我省成为鄂皖赣交界地区重要直达口岸的运输物流中心,成为对接长珠闽三角地区提供中转运输的腹地型与中转型相结合的物流基地。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 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加快建设规模大、集散能力强、功能齐全的现代物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24 页 流园区,重点构建南昌、九江、赣州、宜春、鹰潭内陆五大物流集聚区。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营销方式,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方式现代化。 增强城市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社区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便民连锁店等方便居民生活的商业网点。 加快完善面向农村的小城镇商业网络,积极推进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 在发展文化传媒业中创业。 文化传媒业属于知识型产业 ,增值性较强,具有对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关联度高等特点。 要充分挖掘赣文化的底蕴和积淀,结合优良文化传统和新时代特征,向各类民间资本开放广播、影视、娱乐等各类文化领域,整合文化资源,加速知名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融文化与经济为一体,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强力推进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发展,初步建成具有本省特色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在做大做强广电传媒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化演艺业、文博会展业、网络文化业、民间工艺品业等主导文化产业中寻找创业机会。 —— 在发展社 区服务业中创业。 鼓励城乡群众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 围绕便民利民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医疗、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房产租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 在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创业项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24 页 (四)围绕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支持创业 —— 建立创业宏观指导体系。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江西实际,制定全民创业指导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倡导的行业,投入地方优势领域和特色产业。 完 善现行统计制度,建立全民创业的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反映全民创业发展状况,强化对全民创业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 建立促进全民创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各设区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形成运转高效、协调配合的工作局面。 —— 构建创业支撑体系。 以江西创业网为载体,整合各类创业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创业信息的采集网络和发布平台。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网的项目资源库,更大范围为创业群体提供项目扶持。 完善科研成果与创业者对接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组建和发展创业协会、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志愿团 、创业俱乐部等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计划辅导、代理申办手续等中介服务机构。 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回乡创业人员、转业复员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初次创业和创业孵化的场地、基地。 —— 完善创业培训体系。 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创业培训,“十一五”期间,争取全省组织创业培训达到 15万人,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达到 170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