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摘要:

9 = 4. 5. 分解反应,设“ 1”法。 追踪配平 : 1/2Fe2O3 + 2NO2 ↑ + 1/4O2 4 = 12 6 1 10 3CO2↑ +3/2N2↑+ 1/4O2↑+5/2H2O ↑ 依据“ O”守恒列式可求得: a : b =15 : 44 ⑴、 Pb(N3)2 + Cr(MnO4)2 = Cr2O3+ MnO2+ Pb3O4+ NO↑ a b b/2 2b a/3 6a . 价配困难,待定系数 : ⑵、 1 P4O + a Cl2 → 3/2 P2Cl5 + 1 POCl3 4 21 = 6 4 依据“ Cl”守恒列式可求得: a =21/4 Ca(OH)2 + S = CaS5 + CaS2O3 + H2O NH4NO3 = N2 + HNO3 + H2O As2S3 + Na2CO3 + NaNO3= Na3AsO4+ Na2SO4 + N2 + CO2 Fe3O4 + K2Cr2O7 + H2SO4 = K2SO4 + Cr2(SO4)3 + Fe2(SO4)3 + H2O Cu(IO3)2 + KI + H2SO4 = CuI + I2 + K2SO4 + H2O Fe3P + HNO3 = Fe(NO3)3 + NO + H2O + H3PO4 P4S3 + HNO3 + H2O = H3PO4 + H2SO4 + NO ● 原子半径 大 ,最外层电子数 少 , 其单质易 失 电子, 还原性强。 由此概括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决定因素 : 得失电子的 难易 ,而非多少。 五、 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 ● 原子半径 小 , 最外层电子数 多 , 其单质易 得 电子 , 氧化性强。 由此概括出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判 据: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2) Cu Hg Ag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Hg2+ Ag+ 还原性减弱 氧化性增强 K+ < Al3+ < Fe2+ < Cu2+ < Fe3+ < Ag+ 氧化性增强 识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F2 Cl2 Br 2 I 2 S (F ) Cl Br I S2 氧化性减弱 还原性增强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一周期:金属性减弱 (还原性减弱 ) ,非金属性增强 (氧化性增强 ) 同一主族: 金属性增强 (还原性增强 ) ,非金属性减弱 (氧化性减弱 ) 反应方向 判据: 氧化性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氧化反应 : ne 氧化剂+还原剂 =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弱还原性 ) (弱氧化性) 还原反应: + ne 4.根据反应条件: 反应中是否加热、温度高低、又无催化剂等 5.比较反应的次序: 同一还原剂 (氧化剂 )同时和不同的氧化剂 (还原剂 )反应时,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优先反应,再与弱的氧化剂 (还原剂 )反应。 2KMnO4+16HCl浓 === 5Cl2↑+2KCl+2MnCl2+ 8H2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