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周期表内容摘要:
层电子数之比为 1 : 4。 ( 1)写出元素符号: B 、 D 、 E。 ( 2) A和 C能以原子数 1 : 1形成一种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Si F H K2O2 [ 例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 1) 表中元素 ⑩ 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 ⑨ 的氢化物的还原性 ( 填强或弱 ) ( 2) 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核外 p电子数比 s电子数少 1, 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其单质的电子式为。 ( 3) 俗称为 “ 矾 ” 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 ( 4) 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 如元素 ③与元素 ⑧ 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 写出元素 ③ 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又如表中与元素 ⑦ 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 ( 填符号 ) HCl 弱N H、 O、 S Li [ 例 5].已知 X、 Y、 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 Y和 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 1) X是 , Y是 , Z是。 ( 2)由 Y和 Z组成,且 Y和 Z的质量比为 7: 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3)由 X、 Y、 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 X、 Z形成的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 _______和。 ( 4) X、 Y、 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 X、 Y、 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 4︰ 2︰ 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H N O N2O5 NH4+ HO- NH4NO3 例 7: A、 B、 C是相邻的短周期的元素 , 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A、 B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 有的是大气污染物 , 有的可以形成强酸; B、 C所形成的化合物有的坚硬 , 有的松软 , A、 C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新的优良陶瓷材料。 则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 1) A , B , C ; ( 2) A 与 B的化合物形成强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 __ 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两个方程式即可 ) ( 3) 你认为 A、 C形成的化合物的合理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 N O Si3252 2 H N OOHON NOH N OOHNO 322 2343 NSi最外层电子数规律总结: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惰性气体元素 一般:少于 4个 8个 (He为 2个 ) 一般:多于 4个 主族元素 副族及 Ⅷ 族元素 惰性气体元素 1 ~ 7 个 1 ~ 2 个除钯为 0个 (或 18个 ) 8个 (He为 2个 ) 元素 次外层电子数规律总结: (1) 2个 第二周期: Li、 Be、 B、 C、 N、 O、 F、 Ne 8种 (2) 8个 第三周期: 8种 第四、五、六、七周期中的 Ⅰ A、 Ⅱ A共 8 种元素 (K、 Rb、 Cs、 Fr; Ca、 Sr、 Ba、 Ra) (3) 18个 第四、五、六、七周期中的 Ⅲ A~Ⅶ A及 ○族共 18 种元素; 第 Ⅰ B、 Ⅱ B族 8种元素及 钯 (46Pd) (4) 9~17个 第 Ⅲ B~Ⅶ B及 Ⅷ 族 一、周期表 (1)无中子的原子: H (2)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 Be 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倍: 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 Li Si (3)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H Be Al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 Be 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 Li P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Li、 Si 周期表中特殊的元素 ( 4)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H Be 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2倍的元素: C 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3倍的元素: O 周期数是族序数 2倍的元素: Li 周期数是族序数 3倍的元素: Na C Si ( 5)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二、元素周期律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从 1→ 8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例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到稀有气体原子半径又突然增大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正价: +1 → +7 ;负价: 4 → 1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1869年,门捷列夫最先提出。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高三化学周期表
相关推荐
9 = 4. 5. 分解反应,设“ 1”法。 追踪配平 : 1/2Fe2O3 + 2NO2 ↑ + 1/4O2 4 = 12 6 1 10 3CO2↑ +3/2N2↑+ 1/4O2↑+5/2H2O ↑ 依据“ O”守恒列式可求得: a : b =15 : 44 ⑴、 Pb(N3)2 + Cr(MnO4)2 = Cr2O3+ MnO2+ Pb3O4+ NO↑ a b b/2 2b a/3 6a .
题 2. 概括 [关于所读的短文的梗概 (约 30词 )] 3. 过渡句 4. 记叙文 (关于同一主题的 ) [按题目内容要求 ] 5. 结束语 [点题 ] The whole story Why Cut School?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a mon phenomenon playing truancy among students. It also gives
折开 1 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吸收 496 kJ 能量 总共吸收能量 1368kJ 形成水分子中的 4mol HO 键能放出 1852kJ能量 整个反应过程 放出: 1852kJ ( 872 kJ+ 496 kJ) = 484 kJ热量 在反应 H2 + Cl2 = 2HCl中,已知 H- H 键能为 436kJ/mol, Cl- Cl键能为 247kJ/mol,H- Cl键能为
变色”两组对偶句,用夸张、拟人手法,写出了烈士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威武。 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使人们的“怨愤”,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吸取了沉痛的教训,才在几个月之后,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2. 《〈 黄花岗烈士事略 〉 序 》 第二段中,列举“史载田横事”有什么作用。 【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