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内容摘要:

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76 56 30 30 28 总计 23 14 0 0 0 乔木 19 12 4 3 0 灌木 34 30 26 27 28 草本 40 25 15 4 1 年 数 植 物 类 别 物 种 数 量 ( 2020海南卷) 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2020海南卷) 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D ( 2020上海卷) 14.右图为 a、 b、 c、 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圈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d c 0 40 70 2020 4000 个体数 海拔高度(米)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 a b d c 0 40 70 2020 4000 个体数 海拔高度(米)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海拔 202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 3000米处 B. 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 海拔 3000米处, b、 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 海拔 4000米处, a、 b、 c、 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 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 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 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D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 2020上海卷) 24. 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 2020新课标卷) 31. ( 8分) 假设 a、 b、 c、 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 a、 c、 d的营养关系为 a→c→d , a与 b的关系如图, 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 1)该生态系统中 a和 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 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 a大量死亡, c和 d种群密度将会。 竞争 c a 降低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____________。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低 /高 )。 ( 5)为了调查该系统 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 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 40个个体,其中有 5个带有标记, c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个。 恢复力稳定性 低 400 C 【解析】 热带雨林气温较高,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有机物不易积累。 ( 2020全国卷 Ⅱ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2020 四川卷) ( 24分)回答下列 I、 Ⅱ 两个小题 Ⅱ 、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 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 (A、 B),把 B坑中的全部滨螺( 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 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①图 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 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 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 请据此解释 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 被滨螺捕食 竞争 浒苔 B坑浒苔不占优势,该环境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因为数量较少;由于天敌(岸蟹)数量少,滨螺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数量较多。 浒苔 → 滨螺 → 岸蟹 → 海鸥 (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 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 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____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 200只 /m2时, 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水坑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 解析 】 II.本题考查生态学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题: 第 1小题:图 A中移入滨螺后,浒苔数量下降,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 浒苔和角叉苔同为藻类,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角叉苔数量上升,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第 2小题:综合图 A和图 B可见,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因而 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 第 3小题:最长的为:浒苔 → 滨螺 → 岸蟹 → 海鸥 第二题: 第 1小题: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分析图 C,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因此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第 2小题: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 200只 /m2时,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 2020 天津卷)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D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 /m2)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 /公顷) 202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 2020 安徽卷)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网身长 145㎝ ,网目孔径)各随机取样 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192122111210物种 10162715202221物种 9121411000物种 8253025394142物种 7111210000物种 6000151312物种 5354140202315物种 4181012000物种 3506040203010物种 2333533445255物种 1样本 3样本 2样本 1样本 3样本 2样本 1乙种群甲种群乙种群甲种群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正确的是 ( ) C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的种群密度大 ( 2020 福建卷) 26.( 25分)回答下列 Ⅰ 、 Ⅱ 题。 Ⅱ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 6月 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如下表: 720 715 710 705 630 625 620 615 610 棉蚜数量 (只 /株) 调查日期 (月 日) (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______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____型,在 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______(增大、不变、减少) 寄生 样方 S 630 增大 ( 2020 广东卷) 2.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 解析 】 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 从“欺”入手,苗和草不同种,但是会争夺阳光、空间、营养等,种间竞争关系。 A D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 2020 江苏卷) 1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 解析 】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及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正确先项为 D。 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 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 ( 2020 江苏卷) ( 8分)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 1)利用配制的 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 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_________ ______ _等特性。 ( 2)某同学用 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人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_____________ ______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 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