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红岗山引水隧洞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寺有限水源的限制,从而减少了旱灾发生的频率,给当地人们提供了合理的、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了黄陂区东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 3)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时,对环境可能造成短时的污染,对山体地面的扰动,可能造成小范围内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现象。 隧洞的出口明渠段可能引起局部边坡坍塌,使明渠淤塞现象发生。 ( 4)结论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3 页 共 89 页 本工程实施后,所带来的社 会、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可见的,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微妙的、短暂的,是可以防治接受的,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 所以,本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评价是可行的,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工程投资估算 ( 1)编制依据 本工程估算主要依据水利部水总 [2002]116 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以及其它有关规定编制。 建筑工程执行水利部水总 [2002]116 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时费采用水利部水总 [2002]116 呈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 2)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为 9376479 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 5901994 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为 0,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为 82077 元,临时工程为404951 元,独立费用为 1652554 元,基本预备费 804158 元,价差预备费530744 元。 经济评价 本次经济评价主要依据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T2— 94)。 经分析,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按规定采用社会折现率 12%,其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说明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在 经济上合理可行。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财务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也能实现自身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4 页 共 89 页 运行和良性循环。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综合评价说明本工程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建议工程尽早实施,造福于民。 今后工作的建议 ( 1)鉴于该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建议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对本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成果进行审查,使该工程能早日实施。 ( 2)本工程建设单位应积极进行下阶段初步设计前的资料收集、地质详勘、征地协调和施工队伍信息收集等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 和环境。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5 页 共 89 页 2 水 文 流域概况 地理位置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武汉市北郊,东与红安县和新洲区接壤,西与孝感毗连,北与大悟山水相依,南与武汉市洪山隔江相望。 地处东径 114176。 9† — 114176。 37†,北纬 30176。 40† — 30176。 22†,自然面积2261km2,其中耕地面积 万亩,占自然面积的 25%。 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自然面积的 15%、 50%和 35%。 蔡榨镇位于黄陂区东部 20km处,东与红安县交界,西与王家 河镇接壤,北与塔耳岗乡山川毗邻(现木兰湖、原夏家寺),南与六指店为邻。 地势北高南低,其北部与大别山相连,属低山丘陵地区;南部为岗状平原区,素有九岭十八岗之称。 北部红岗山为全镇制高点,海拔 280m,为武湖水系吴家寺水库所在河流吴家寺河的发源地。 流域概况 滠水北起大别山麓,流径大悟、红安、黄陂三县、区,南入长江,全程 ,总落差 ,流域面积 2317km2。 1955 年长轩岭最高洪水位 ,相应流量 4560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为 m3/s。 滠水属季节性河 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70mm。 滠水共有支流 61 条,在黄陂境内的主要支流有 7 条,流程 ,流域面积 896km2。 长堰河(即夏家寺河)是其中的一条支流,起源于铁匠岗,途径卢家咀、吴家河、夏家寺水库、彭家大堰、陈家畈、子熊、草蒲潭,由吴子口入滠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6 页 共 89 页 水,流程 ,流域面积 ,亦是季节性河流。 夏家寺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养殖的综合性大型水库。 水库于 1959 年 11 月开工, 1965 年 10 月竣工,承雨面积 142km2。 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输水管、西付坝、西输水管、溢洪道 等五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26m,防浪墙顶高程 ,坝顶总长 590m,坝顶宽 7m,为粘土心墙坝,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 10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校核标准为可能最大暴雨,校核洪水位 ,水库总库容 亿 m3;死水位 ,相应死库容 亿 m3。 吴家洼提水站位于夏家寺水库东南角的一个分叉山谷,于 1974年开工建设, 1978年 8 月竣工受益,其引水渠底高程 ,规模为 2 630kw,设计流量 m3/s, 扬程 ,布置型式为沉井式,出水 渠底高程 ,现有灌溉渠长 ,系盘山半挖半填土渠。 武湖位于黄陂区东南部,湖中心距离黄陂城区 23km。 东靠新洲区仓埠街,南抵新洲区阳逻街新闸,西近黄陂大咀,北临六指人造湖,承雨面积 355km2。 黄陂区境内有吴家寺等 5 条支流汇入武湖,流域面积,流程。 吴家寺河源于蔡榨镇红岗山茶场,经黄家楼、韩陈益进吴家寺水库,由六指入北湖,流程 25km,流域面积 56km2。 吴家寺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的小(一)型水库,于 1958 年 11 月开工建设, 1960年 4 月建成。 水库承雨面积 ,总库容 1290 万 m3,兴利库容 722万 m3,死库容 240 万 m3。 水库大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顶长 542m。 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 5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校核标准为 50 年一遇,校核洪水位 ;正常高水位 ,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7 页 共 89 页 溢洪道堰顶高程 ,输水管底高程。 蔡榨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抓住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吴家寺水库为龙头,蓄引提相结合的供水体系,区内现有小( 一)型水库 1 座,小(二)型水库 4 座,塘堰 2126 口。 气象 夏家寺水库与吴家寺水库相距仅 ,两流域紧密相连,均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高温达 ℃。 七月最热,多年平均 ℃,极端低温零下 ℃,一月最冷,多年平均 ℃。 无霜期约 250 天,年日照 1980— 2350h。 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0mm。 根据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黄陂县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分析》,降水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极不均匀,洪涝和干旱灾害时有发生,从 年际变化上,主要水文特征是丰水年(频率在 20%以下)年降水量在 1400mm 以上,实测最大年份为 1983 年,平均降水量 ;枯水年(频率在 95%以上 1 年降水量在 800mm左右,实测最小年份为 1966 年和 1978 年,年降水量仅 和。 年内分配特点是汛期 4— 9 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 %,在主要作物生长期内,连续最小三个月降水一般发生在 8— 10 月,只占全年的 %。 从气象特征看,降雨量较丰沛,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灌区农作物的生长。 水文基本资料 滠水流域分布的各类水文站点主要包括大悟夏店水文站、长轩岭水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8 页 共 89 页 文站、黄陂雨量站等。 滠水流域黄陂区境内水文、雨量站共 9 处,其中水文(水位)站 2 处、雨量站 7 处。 水文站有长轩站和黄陂城关站,现有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等,两站均系省水文网站,系列长、精度高、资料完整,其中黄陂城关站实测降水量资料 45 年,长轩岭水文站实测资料有 46 年。 长轩岭水文站位于黄陂区长岭镇,该站距河口 1260km,距夏家寺水库 12km,控制来水面积 1313km2,由省水文水资源局于 1956 年设立。 吴家寺水库无水文气象观测站,但其 气候因素、土壤植被等下垫面因素与相邻水系滠水相似,因此,本次水文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借用参证站(长轩岭站)的径流,采用流域面积比换算出吴家寺水库的径流特征值。 黄陂区境内雨量站基本情况见表 2— 1。 各分区雨量站控制情况是:滠水中上游区包括长岭岗、姚家集、夏家寺、长轩岭 4 站;府河区包括张家大湾、滠口 2 站;滠水下游区包括黄陂、滠口 2 站。 区内降雨量点平均密度为每 360km2一站,分区间控制相互衔接,能满足区内地区分布的控制要求。 径流 长轩岭站径流 滠水流域长轩岭以上调节性能较好的大型水库只 有梅店水库,控制面积仅 110km2,占长轩岭控制面积的 %,对径流的影响有限,因此,长轩岭站的逐旬径流将直接由长轩岭站实测的流量过程统计计算得到。 见表 2— 2。 黄陂区降雨量选用站特征值表 表 2— 1 降水量: mm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29 页 共 89 页 序号 站 名 实测 年数 延长后 年数 1956— 1990 实测最大年 实测最小年 最大与最小之比 实测多年平均最大月系列 多年 平均 降水量 CV 降水 年份 需水量 年份 月份 月最大降水量 月最小降 水量 最大月与最水月之比 1 长轩岭 35 35 1983 1966 7 2 张家大湾 13 35 1983 1984 7 3 姚家集 28 35 1983 1966 7 4 夏家寺 28 35 1983 1966 7 5 长岭岗 28 35 1983 1987 6 6 黄陂 34 35 1983 1966 6 7 滠口 18 35 1983 1976 6 吴家寺水 库径流 根据长岭控制来水面积 ,由表 2— 1 换算出吴家寺水库径流,见表 2— 2。 降雨及洪水 降雨 全区降雨量高低相差在 100mm 左右,降水量在地区间分布较不均匀。 其年内分配特点是:汛期 4— 9 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 %。 年际变化较剧烈,以长轩站为例, 1983 年降水量为 , 1966 年最枯年仅为,相差 倍。 洪水 夏家寺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 目前,夏家寺水库正常溢 洪道在洪水位 时,防洪能力为千年一遇,超过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水位超过 时启用非常溢洪道可抗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30 页 共 89 页 御可能最大洪水。 水库无汛限水位,库水位接近正常水位 时,通过灌溉发电提前降低 进行调节。 吴家寺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 5 年一遇,相应设计水位为 ,校核洪水标准为 50 年一遇,相应校核。武汉市红岗山引水隧洞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