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台球出杆不直或发力不透原因分析内容摘要:

打台球出杆不直或发力不透原因分析 1打台球出杆不直或发力不透原因分析什么叫出杆稳直。 其实从物理上理解再简单不过了,那当然是从后手摆动到击打母球那一段时间,球杆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那自然是出杆直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人有些球手老做不到这点呢。 其实一开始本人也老是出杆不稳不直,一开始学了很多种姿势都没什么进展。 总是练了一段时间很准,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出杆不稳的现象。 这种现象我称之为状态反复。 很多球手想必都会经历过状态反复的现象吧。 总是有段时间打得很好,见谁灭谁。 过了一段时间又变得很菜,碰到谁被谁踩。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刻意模仿别人姿势的后果。 出现状态反复的球手往往是采用一种姿势打得不行了,就又去模仿别人另一种姿势。 新的姿势刚开始用时,因为有新鲜感,往往打得很顺手。 但实际上如果这种姿势并不符合你本人的身体条件,强行用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疲劳。 我称这种现象为技术疲劳。 出现了技术疲劳就会出现状态反复。 可见每个人都要探索适合自己的一种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别人的姿势往往只可以做为参考,并不能照单全收。 斯诺克台球门户网 怎么探索适合自己的一种姿势呢。 上面说了,出杆要稳要直就是从后手摆动到击打母球那一段时间,球杆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一个球手老是出现一些低级失误,老是一些角度很小的球都切不进,那说明你出杆肯定就不稳不直,就算你模仿奥沙利文的姿势也是白搭。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打直线球。 这里说的直线球不是简单的摆个直线球给你打就行了。 而是摆个很远的直线球给你,让你发力打,你打 10 个能进 8、9个,那说明你出杆相当直了。 有些球手近一点的直线球打起来没问题,但长一点的直线球并且发力打低杆,打出来的线路根本就是不知所谓。 原因很简单,你的出杆根本就不直,后手摆动到击球根本就不在一条直线。 为什么近一点轻一点力可以打击而用力打长球就不进呢。 因为近距离的话你的后手摆动距离短,出杆不直的误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但距离一长而且发力打的时候,后手摆动的幅度就非常大,误差也相应增大,而且对于长距离击球来说,一点小小的误差在一段长距离之后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误差,打直线球不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所以,要掌握自己正确的出杆和握杆姿势,长距离发力直线球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练习基本功的内容。 只有练好了长距离直线球,出杆直了,才能说你打球入门了。 以后切球不进也不是出杆的问题,而是你瞄准的问题了。 对于出杆稳直的要领,我经过两年的摸索,并总结各位高手在论坛上的发言并经过现实的实践检验,我本人现在出杆已经可以骄傲的说已经很直了,长距离的球我就算再怎么发力打 10 个基本就能进 10 个。 我初步探索出以下握出杆姿势的基本原理: 斯诺克台球俱乐部 21、首先是站势。 站势每个人有自己的情况,没什么所谓正确姿势,但有一个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身体的重心要在人的身体的正中而不能把重心负担在握杆的手臂上,而且站姿不能影响握杆手的运行。 如果重心不在人身体的正中而是偏向握杆的手臂,必然会导致因为握杆手臂的运动而使重心不稳,从而产生击球时身体晃动的现象。 同时,不能因为站势而影响握杆手臂的后摆运动,比如有些球手往往站得重心太向下也就是身体太趴下导致握杆手后摆时总是撞到腰部或者胸部。 2、无论握杆手臂如何摆动,握杆手的虎口都要紧贴球杆,并做到母指与食指相扣住球杆。 这样才能保证球杆在运行时不会晃动。 有些球手就是拇指和食指没做到相扣,整个手都很放松,结果造成球杆总是晃动。 3、握杆手臂后摆时,后三个手指要根据球杆的运行适当放松力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放松。 简单来说就是越后摆后三手指越放松。 为什么要这样呢。 也是物理原理规定的。 因为一般人击球时大臂是不动的只有小臂摆动,小臂的长度是固定的,而后摆是有一个幅度,因此后摆其实是在做一个以肘部为圆心的圆周弧度运动。 据我研究,这个弧度其实并不大,大概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圆周。 但因为是一个弧度,所以后摆时如果五个手指都始终紧握球杆,那球杆势必会上下摆动,不在一条水平线,那怎么办呢。 那只有使这个后摆运动不是一个圆周运动,就是说如果能做到后摆越大小臂变得越长就行了。 那人的小臂长度是固定的呀,怎么办啊,那这时后三个拇指就派上用场了,如果后摆越后时,握杆手的后三拇指越放松,就相当于增加了整个小臂的长度,这样球杆自然就在一条水平线上了。 4、适度试杆几下。 这里要注意了,为什么打球要试杆。 试杆的作用很多球手可能都理解为看自己出杆直不直,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 根据我研究,太在乎自己试杆直不直的球手多半都很不稳定,相反试杆很轻松的球手多半出杆都很稳定,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有些球手打起球来看起来那么潇洒,而有些球手打起来猥猥琐琐瞄半天还打不进的那种。 其实根据我的研究观察试杆的作用更大的是让自己出杆的动作有个适应期,就是放松自己的手臂肌肉,为下一步出杆做准备,让下一步的动作更舒展更稳定。 因此适杆的时候大可不必瞄来瞄去,只要看好角度,做几个舒展的试杆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有些球手为什么经常会手抖。 就是因为试杆时没有充分放松肌肉,把试杆的这个时间都用来瞄准上了,时间一久,手臂肌肉就会疲劳,自然就会发抖。 因此,如果你打球时经常因为手抖而瞄不准那说明你太在乎你试杆时的瞄准了。 5、试杆完毕,进行双停动作。 什么时双停想必大家都很明白了吧。 但为什么要双停呢。 估计很多球手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有些球手往往就是因为别人双停所以我也双停,大家都这样我肯定又这样了。 这样又走入一个误区。 其实双停重要之处不在于这个动作本身,而是在于这个动作的意义本身:就是再次确定瞄准点。 因此双停时不能就是为了停一下,而是必需停下来之后用眼睛确认一下你这个动作是不是和你当初的瞄点相符了。 因此有些球手双停时就是很简单的为了停一下,眼睛没用任何主动的动作,所以即使学别人双停了仍然打不准。 36、最后一步,出杆,但切记,出杆之后小臂与大臂要夹紧。 这是打球高手们经常提醒的重要要领之一。 不论你用什么力道出杆你的出杆后小臂与大臂一定要夹紧。 为什么必须有这个动作呢。 因为如果你小臂出杆后没夹紧大臂,也就是说悬半空,那注意了,后摆的动作是有惯性的,如果强行悬在半空就停止了,相当于自身用一个抵抗力了来抵消后摆的惯性,那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了,因为主动的抵抗力会造成手臂的晃动而造成出杆不直,那击球的后果可想而知了。 也许有人会问, 用力出杆和小力出杆都要夹紧大臂吗。 那岂不是说打什么力道的球都要摆动相同幅度。 难道打个小力的出杆的球都要前摆到夹紧大臂的程度。 这怎么可能控制力道。 那么这些球手又走进一个误区。 那就是打什么力道的后手握杆点的位置是不能相同的。 力道轻的你的握杆点就要靠前点,这样摆动幅度就不用太大。 力道重的握杆点就靠后点。 所以,有些球手不论打什么样的球都始终如一下保持同一个握杆点,那些握杆点始终保持在后的永远把握不好打球的力道。 那些握杆点始终保持在前的永远打不好发力的球,也就永远打不好比如强烈低杆的这种球。 斯诺克教程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不知对各位初学球手有什么帮助没有,总之说了这么多我就想说的是每一个学台球的球手每学一个动作,不仅要知道要学这个动作,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能给你带来什么。 这样你才能掌握自己正确的出杆姿势。 斯诺克台球俱乐部关于台球的一些基础理论,本人这两年潜心研究,对各种杆法的原理颇有心得,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以后再同大家慢慢交流了。 比如有些球手为什么老说打不好强烈低杆、加塞、顿杆等,其实每一种杆法都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原理,当你掌握了这些物理原理,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种杆法这么出杆,用这种力道这种姿势出杆了。 斯诺克教程台球教程图解:从入门到高手(一)握杆和身体姿势1球杆重心拿到球杯时,你首先要了解球杆的重心位置,然后由重心点向杆尾处移动约 40 厘米,这段距离内握住球杆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根据主球离库边的远近,需要不同力度出杆等情况,握杆的位置可以偏前或偏后。 比如:主球贴库时,要握接近杆的重心位置;主球较远时,可以握杆靠近尾部的位置;如需要大力击球时,握杆手亦可以往后握,以加大握杆和出杆的距离,便于发力。 2握杆方法4握杆的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出杆的好坏。 正确的握法是: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处用轻力握住球杆;其余 3 个手指要虚握。 这样握杆的优点在于保证手指手腕和整个手臂适度放松,便于肌肉能更协调地工作;另外,手指、手腕和整个手臂的适度放松,有利于手指。 手腕和整个手臂在运杆时的流畅,充分地感觉出杆触击球一刹那间杆头与球撞击效果,给手指、手腕以及手臂肌肉本体感觉器更丰富信号,便于正确学习掌握技术动作以及及时发现和纠正训练过程出现的动作错误。 握杆时手腕要自然垂下,既不要外翻,也不要内收。 一个正确的手腕位置对于一位球手的成功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优秀的台球选手握杆时手腕位置都是一模一样。 戴维斯和享得利的手腕位置就各有不同,戴维斯的手腕要稍向外些,享得利的手腕则是平直的。 一般来讲,握杆时的手腕位置有差异,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手腕和手臂在解剖结构上有所差异;个人长期养成的不同的用力习惯;握杆的方法、肘部位置、肩部位置、身体姿势、站位有所差异;总之,在台球训练中,应当时刻注意"手腕位置要自然垂下,既不外翻,也不要内收"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有限定的范围。 斯诺克教程斯诺克选手要比美式台球选手更应重视这一要求。 因为斯诺克台面大,袋口相对球而言比美式台球小,所以对准确性的要求更高。 3身体姿势击球的方向是由站位和身体位置来决定的,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助于完成正确的击球动作。 (1)站立位置握好球杆后,面向球台向用主球击打目标球的方向直立,球杆指向主球,握杆手置于体侧,同时对击打目标球的下球点和主球将要走的位置进行确定。 (2)脚的位置当身体位置确定后,握杆的手保持在体侧不动,左脚向左侧前方迈出一小步,与脚距离大约与肩同宽。 左腿稍微弯屈,右腿保持自然直立。 (3)上体姿势站好脚位置后,上体向右侧转并向下弯身,使肩部拉起,上体前倾,与台面接近,头微微抬起,下颌正中部位与手或球杆相贴,双眼顺球杆方向平视。 (4)面部位置尽量使球杆保持在额头中轴线上,双眼保持水平前视,使面部之中线与球杆和后臂处在一个较为垂直的平面上台球一般知识台球技巧图片 图 21 所示。 它由度头、杆头、杆前部、中轮、杆后部、杆尾组成。 一般长 137147 厘米,重 450650 克。 选择球杯首先要考虑适用和不弯曲,长度以从脚量起,使杆垂直,杆头能到下颚附近为宜。 杆头应平整,接口情况要牢,否则不利于瞄准击球。 二、杆架杆架是击球时辅助用的工具。 当本球位于球台上较远处,不便于用手架杆时,就需要用金属制的杆头杆架。 杆架有高、中、低三种,如图斯诺克教程图片 1第二节握杆与架杆一、握杆方法先用左手测试出球杆的重心点,然后在重心点后约 8 厘米处握杆。 握杆时拇指和食指自然分开,虎口钳住杆身,其它三指并拢,自然弯曲,轻轻握住球杆。 握杆的手臂和手指不要附加用力,握杆的上臂应与身体的腋下略离开一些。 球杆的正确握法如图所示。 内容来自桌球网 图片 1二、架杆台球击球前,为了架稳球杆,在瞄准时用非持杆手作支撑,把球杆放在其上的一个动作。 目前流行的基本架杆方法,掌心向下,先将四指伸开,使指肚按在台面上,手掌略呈拱形,拇指翘起,靠紧食指跟部之间形成“V”形,然后将球杆架在 V 形槽内,击球时使球杆在槽内作直线滑动,如图所示。 斯诺克俱乐部 斯诺克俱乐部图片 1内容来自桌球网 7三、环形架杆左手手指张开,指尖略向内弯,置于台面上,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向内弯曲,使其起到支撑作用。 拇指和食指扣成一个指环,将球杯穿过该指环,支撑好球杆,在杆与环接缝处,不能留有幌动的余地,如图所示。 环形架杆要点提示:(1)手指充分伸展;(2)手指贴紧台呢,手掌拱起;(3)大拇指翘起呈 V 形;(4)前臂自然扶在桌面上;(5)架杆前手距主球约 1550 厘米(根据个人身高与习惯)。 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