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xx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 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甲醛 ( CH2O)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 2)一氧化碳 的污染源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甲醛易挥发 b. 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 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 4)“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 ( 5)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 生产实际分析 〗 30.( 3 分)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 NaCl、 MgCl CaCl2等物质。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图一 图二 3 ( 1) 电解熔融的 无水 MgCl2可以 得到 金属 镁。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 2)将海水中的镁提取出来,首先要让海水中的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富集起来。 结合 表中数据分析 , 为了使 氯化镁转化为 沉淀,应加入的 溶液 A可能 是。 室温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MgCO3 CaCO3 Mg(OH)2 Ca(OH)2 溶解度/g ( 3) 结合 MgCl2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操作 I: 蒸发浓缩、 、过滤。 31.( 3分)“ 煤化工 ” 是以煤为原料,经过 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煤的加工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b.煤加工成焦炭 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c.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2)以煤、空气、水为原料还可以合成氨( NH3)。 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设备 1中主要反应: ① C + O2 CO2; ② C + H2O CO + H2。 为了 保持炉温 ,提高 H2的产量 ,需要交替通入 空气 和 水蒸气。 判断: 设备 1中 反应 ② (填 “放出”或“吸收” )热量。 设备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 5 分)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氯、钙 6 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 1)甲的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甲是。 ( 2)向乙的溶液中放入铁钉,会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还能观察到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图所示,分别取少量丙、丁、戊三种白色固体于 A、 B、 C三支试管中,进行 如下连续实验。 点燃 高温 MgCl2的溶解度曲线 CO MgCl2 溶 解度 度 /g 温度 /℃ 步骤 1: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溶解, A中固体不减少, B和 C中的固体消 失; 步骤 2: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A中无明显现象, B和 C中无色液体变红; 步骤 3:继续加入一定量乙的溶液, A 和 B中产生大量气泡, B 和 C中红色褪去。 分析:① 丙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若步骤 3中, B和 C所得溶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 有一种相同的物 质,则丁和戊分别是。 〖基本实验〗 33.( 3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 2)用 装置 B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装置 D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 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 在桌面上 34.( 3分)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实验一: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