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详细流程内容摘要:

酿酒详细流程 1 制曲 曲的生产工艺流程 述 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他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种微生物的复合酶制剂。 我国至今保留的曲种有大曲、小曲、红曲三种与黑曲霉、酵母菌、乳酸菌混杂制成的曲,称为“乌衣红曲”。 它们既是糖化剂,又是发酵剂。 这种制曲方法,是一种利用固体培养物保存微生物的好方法。 在干燥条件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性容易保持不变,这是我过制曲和酿酒技术的独特的创造和发明。 大曲作为酿造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在制造过程中依靠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野生菌,在淀粉质原料中进行富集、扩大培养,并保存了各种酿酒用的有益微生物。 曲 成曲出房后,放在通风干燥出贮存 3 个月之后方可用于生产。 曲质量指标同上。 2 述浓香型大曲酒的原料主要是高粱,辅以小麦、大米、糯米、玉米。 在白酒界有“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麦产酒冲、大米产酒净、小麦产酒糙”。 现在白酒行业的浓香型酒大多都是采用这五种原料进行生产的,本设计的原料选择也是这五种谷物。 原料的质量要求高粱:要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烂虫蛀、无农药污染。 小麦:要求颗粒完整,饱满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无泥沙及其他杂物。 大米、糯米:优质。 玉米:优质,且为脱脂玉米。 稻壳:新鲜、干净、无霉烂、呈金黄色,要求为粗糠。 酒原料的配比(百分比)参照“五粮液”的工艺,本设计确定的各种谷物在原料中的配比如下:高粱 36%,小麦 16%,玉米 8%,糯米 18%,大米 22%。 糠比稻壳作为酿酒的辅料,其作用是调节酒醅的淀粉浓度,冲淡酸度,吸收酒精,保持浆水;使酒醅有一定的疏松度和含氧量,并增加界面,使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能顺利进行;另外还有帮助酒醅在发酵过程中升温的作用。 稻壳用量为粮粉用量的 1722%,具体用量视母糟的湿度而定。 述浓香型大曲酒生产采用“混蒸混渣、续糟发酵” 的工艺,即取发酵好的酒醅与粮粉按比例混合,边蒸粮边出酒,出甑后经摊晾、撒曲后入窖,混渣发酵。 因为酒醅是连续使用,故称“续糟发酵”。 所使用的母糟称之为“ 万年糟 ”。 艺的选择参考浓香型白酒各生产单位的经验,本设计对生产工艺确定如下:原料粉碎原料粉 母糟拌合润料上甑蒸酒蒸粮 成品、酒头、酒尾清蒸稻壳 粮糟打量水摊晾 大曲打碎碾细过筛大曲粉撒曲母糟 拌合上甑蒸馏出甑红糟摊晾撒曲入窖发酵清蒸稻壳 面糟、黄水蒸馏丢糟黄水酒稀释分层回窖 饲料 丢糟出甑 出窖堆放滴窖料要求高粱:要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烂虫蛀、无农药污染。 小麦:要求颗粒完整,饱满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无泥沙及其他杂物。 大米、糯米:优质。 玉米:优质。 稻壳:新鲜、干净、无霉烂、呈金黄色,要求为粗糠。 造用水的要求酿造用水包括生产过程用水、加浆降度用水、包装洗涤用水等。 水质的要求,酒原料的处理要求高粱每粒被碎成 46 瓣即可,所有粮食原料粉碎后一般能通过 40 目的筛孔,其中粗粉占 50%左右。 具体参数参照下表执行:表 2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和麦曲的粉碎度( %)为驱除稻壳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要求预先把稻壳清蒸 3040 分钟,直到蒸汽中无怪味为止,然后出甑晾干,使含水量在 13%以下。 面糟用行车的抱斗将面糟运至堆糟坝,拌入稻壳,底锅中倒上此轮舀来的黄水,之后即可上甑蒸酒,得丢糟黄水酒。 母糟起完面糟后,即起母糟。 将窖冒中的母糟起到堆糟坝一角,此糟作为蒸红糟用。 其余母糟同样起出到堆糟坝。 当起到窖内出现黄水时即停止。 窖在停止起母糟时,即在窖内剩余的母糟中央或一侧挖一黄水坑滴窖。 坑长 70100,深至窖底,随即将坑内的黄水舀净,以后则滴多少舀多少,每窖最少舀 46 次,即要做到“滴窖勤舀”。 在蒸完面糟和第一甑粮糟时,再继续起窖内母糟。 起完后,都要将窖内母糟踩紧,拍光,铺盖上一层塑料薄膜。 自开始滴窖到起完母糟止,必须达 20 小时以上。 料、料各种粮粉原料配比:高粱 36%,小麦 16%,玉米 8%,糯米 18%,大米 22%。 粮粉与母糟比在 1:46,冬季为 1:4,夏季高温时粮糟比为 1:6。 其他季节视气温高低粮糟比控制在 1:46。 和在蒸酒蒸粮前 5060 分钟,取一甑母糟约 800,倒入 130200的粮粉,随即拌和两次(冬季要求加粮加糠,夏季则需减粮)。 要求拌散,和匀,消灭疙瘩,灰包。 和毕,撒上熟糠,将糟子盖好。 此一堆积过程即称作“润料 ”。 上甑前 1015 分钟进行第二次拌和,把稻壳拌匀,收堆,准备上甑。 配料时,切忌粮粉与稻壳同时倒入,以免粮粉装入稻壳内,拌和不均,不易糊化。 拌和时要低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酒精的挥发。 拌和红糟应在上甑前 1020 分钟,根据母糟干湿程度,确定稻壳用量,一般为粮粉用量的 1722%,一不塌气、不夹花吊尾为适宜。 面糟先将底锅洗净,加够底锅水,并倒入黄水,在甑篾上撒上一层 12厚的稻壳,然后随即上甑装入面糟约 23,待将穿气时,再陆续装入,要注意控制火力大小,以避免底锅水冲上甑篾。 要轻撒匀铺,切忌重倒多上,以免起堆塌气,一般上甑时间约 4050 分钟,装满后用手或小扫帚将糟刮平,边高中低,等蒸汽离甑面 12时才盖上云盘,安好过气汽管接酒。 蒸出的酒叫“丢糟黄水酒”。 丢糟黄水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或贮存之后作为专门酒类出售。 丢糟经摊晾后,撒上曲药或根霉加酵母再入专门的窖池发酵。 粮糟蒸丢糟黄水后的底锅要彻底洗净,然后加水,甑篾也需要用水冲净,装甑要求同上。 开始流酒时应截去酒头 右,然后量质接酒,分质贮存,严格把关。 流酒温度,除最热天气外,一般要求在 30以下。 蒸酒是要求缓火蒸酒,火力均匀,断花摘酒,从流酒到摘酒约 1520 分钟。 酒尾用专用容器盛装,一般接 5070。 断尾后,加大火力蒸粮,以达到粮食糊化和降低酸度的目的,蒸粮时间从流酒到粮糟出甑约 50 分钟左右,不得少于 45 分钟。 对蒸粮的要求是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也就是即要蒸熟透,又不起疙瘩。 量水粮糟出甑后,堆在堆糟坝,立即打入 85以上的热水。 出甑粮糟虽在蒸粮过程中吸收了一定的水分,但尚不能达到入窖最适宜的水分,因此必须要进行打量水操作,以增加其水分含量,有利于正常发酵。 量水温度要求不得低于 80,才能使水中杂菌钝化,同时促进淀粉细胞粒迅速吸收水分,使其进一来糊化,所以量水温度越高越好。 量水的用量视季节不同而定。 一般出甑粮糟的含水量为 50%左右,打量水后,入窖粮糟的含水量应在5355%之间。 夏季应多打量水,冬季则减。 一般每 100粮粉打量水 8090,便可达到粮糟入窖水分的要求。 量水用量要根据温度、窖池、酒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若用量不足,粮糟发酵不良;用量过大,酒味变得淡薄。 打量水要撒开泼匀,不能冲在一处。 泼入量水后,进行 20 分钟左右的堆积,以使粮完全糊化。 打量水时,如果水温度过低,泼入粮糟后将大部分浮于糟的表面,就是所谓“水古古的”、 “不收汗” ,入窖后很快沉于窖底致使上部糟子干燥,发酵受阻。 红糟由于每次到要加入粮粉、曲药和稻壳等新料,所以每窖都要增长 2530的甑口,增长的甑口,全作红糟处理。 红糟不加粮,蒸馏后也不打量水,作封窖的面糟。 晾摊晾,也称扬冷。 是使出甑的粮糟迅速均匀地冷至入窖温度,并尽可能地促使糟子的挥发酸和表面的水分大量挥发,但不可摊晾太久,以免感染更多的杂菌。 摊晾在晾糟机上进行。 晾糟机的操作,要求撒铺均匀,甩散无疙瘩,厚薄均匀,一般在 13之间。 一人负责翻撒粮糟,铲散拉薄,并负责调节下去一致和均匀。 另一人负责接糟下窖,掌握粮糟温度,每甑粮糟至少要检查温度三次以上,根据糟温情况指挥上糟。 糟子传送到曲斗处时,开动下曲齿轮,每甑下曲速度,以刚好下完为准。 下曲的速度要根据糟的厚度严格掌握,经常调节,不能前多后少,更不能剩曲和不够。 糟子过完后,及时把晾糟机和周围打扫干净。 晾糟机长期与酒醅接触,具有酵母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如适当的水分温度营养等,因而晾载机上的微生物以酵母为主,还有念珠霉和黄曲霉等。 夏季气温高,细菌感染的机会较多,因而要求摊晾时间尽可能缩短,要特别注意搞好清洁卫生。 曲用曲药量为每甑用粮的 2024,随气温冷热有所增减(冬增夏减)。 为了提香,每窖入池的前三甑粮糟中应另加一部分高温曲,用量为每甑粮粉重量的 510。 另视粮糟湿度情况,当粮糟所含水分不足时,应用 3538的温水拌和曲粉,用水温度最高不应超过 40,然后再将其均匀地泼洒到粮糟上。 曲子用量调节应视前排出酒率而定,出酒率低时(正常上甑)应适当增加曲药用量。 曲子用量过少,则发酵不完全;用曲过多则糖化发酵快,升温高而猛,给杂菌生长繁殖造成有利条件,对质量和产量都有影响。 下曲温度根据入窖温度,气温变化等灵活掌握,一般在冬季比地温高 36,夏季与地温相同或高 窖(窖池的地下部分容积为 10窖池每窖可容纳糟子约在 1214晾撒曲完毕即可入窖。 先地面温度,从而决定入窖温度。 (地温系指靠近窖池阴凉干燥的地面的温度。 )入窖温度具体情况参照下表执行:表 2温和入窖温度的配伍( )地温 410 1115 1620 2125 2630入窖温度 1617 1819 1822 2225 2630在酒醅达到入窖温度时,将其运入窖内。 入窖时,先在窖底均匀地撒上曲粉 1进窖的第一甑粮糟比一般入窖品温可提高 34窖粮糟装完后,再扒平,踩窖。 要求粮糟平地面(跌窖后) ,不铺出坎外,踩好。 面糟入窖温度要比粮糟略高 23定入窖条件,是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严格掌握,才能使发酵正常进行。 温度,水分,酸度,淀粉含量是入窖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参数按下表执行:表 2同季节的原料配比和入窖条件:窖封窖材料为封窖泥,封窖泥是优质黄泥和老窖皮泥踩揉和熟而成的。 粮糟面糟入窖踩紧后,在其上先铺上一层编织袋或麻袋片,然后再在上面覆盖 10以上厚度的封窖泥。 将泥抹平、抹光,以后每天清窖一次,并在窖皮上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窖皮干裂。 酵管理发酵期间,首先要做好清窖,其次要注意发酵酒醅的温度变化情况。 窖渣子入窖后半个月之内,应注意清窖,不让窖皮裂缝。 如有裂缝应及时抹严,并检查二氧化碳吹气口是否畅通。 度测定在渣子入窖到 20 天左右,每天两次测定窖内温度,并记录备分析之用。 大曲酒发酵要求其温度变化呈有规律性进行,即前缓中挺 后缓落。 在整个发酵期间,温度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发酵期:封窖后 34 天,由于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化发酵作用逐步加强,呼吸代谢所放出的热量,促使酒醅品温逐渐升高,并达到最高值,升温时间的长短和粮糟入窖温度的高低,加曲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入窖温度高,到达最高发酵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夏季入窖后一天就能达到最高发酵温度。 冬季由于入窖温度低,一般封窖后 812 天才升至最高温度。 由于入窖温度低,糖化较慢,要三天后糖分才达到最高,相应地酵母发酵也慢,母糟升温缓。 最高发酵品温和入窖温度一般相差 1418酵温度达到最高峰,说明酒醅已进入旺盛的酒精发酵,一般能维持 58 天,要求发酵最高温度在 3033左右的停留时间长些,所谓中挺要挺足,使发酵进行的彻底,酒的产量和质量也高。 高温持续一周左右后,会稍微下降,但降幅不大,约在 2728左右。 封窖后 20 天之内,旺盛的酒精发酵阶段基本结束,酵母逐渐趋向衰老死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数量增加,酒度酸度和淀粉浓度将逐步趋于平稳。 缓落阶段:入窖 20 天后,直至出窖为止,品温缓慢下降,这称为后缓落。 最后品温降至 2526或更低。 此阶段内酵母已逐渐失去活力,细菌的作用有所加强。 酒精等醇类各种酸类在进行缓慢而复杂的酯化作用,酒精含量会稍有下降,酸度会逐渐升高。 这是发酵过程的后熟阶段,能生成成品酒较多的芳香成分。 从粮糟入窖到酒醅出窖总时间在 60 天左右,夏天由于八九月需停车避夏,故七月入窖的粮糟其发酵总时间可达 100 天。 如果入窖酒醅的糖分高或水分大,但酸度一般,会出现中挺时间缩短,后酵过早结束,出窖酒醅糖分酸度都高的情况。 如果入窖温度偏高,升温也快,顶温也高,升温时间和中挺时间都比低温入窖短,蒸出的成品酒香较好,但不协调,苦味重且欠纯甜感。 入窖温度低(低于 13) ,发酵顶温不超过 25,只要中挺时间较长,则出酒率不会因此而降低,产的酒甜味突出,绵软,而香气不足。 如曲子质量差,清洁卫生条件不好,造成杂菌大量侵入,将发酵的糖分或酒精转化为酸,会在发酵过程中出现倒热现象,严重影响酒质。 四川地区,一般情况下酒醅中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如下:在发酵期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水分酸度等都有所增高,水分增幅在 510,酸度升高在 粉在入窖初期,由于糖化发酵作用的强烈进行,下降较快,直至发酵 15 天以后,淀粉含量下降的速度才趋于缓慢。 以后的变化显得较小。 酒醅还原糖的变化与淀粉的变化相对应,一般在发酵的前三天达最高,以后随发酵的时间的推移,酵母数目增加,还原糖含量很快地下降,并保持一定的数量,直至出窖为止。 这是边糖化边发酵造成的,糖分积累不多,极有利于酵母的酒精发酵。 酒度随着发酵的进行而逐渐升高,一般在 1520 天左右达到最高值,以后由于酯化和成酸而有所降低,尽管发酵后期糖化发酵作用任在进行,但由于作用微弱,酒精含量增加甚微。 曲酒的酒醅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因而发酵过程中 变化不大,这对酿酒微生物和大部分酶的生化活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有害细菌的侵袭起到抑制作用。 低也会使液化酶加快钝化。 酵母数量在发酵初期,随着酒醅品温的升高和还原糖的增多而增加,一般在入窖后 8 天左右,酵母细胞密度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 酒醅发酵其间温度酒度糖度 酵母数的变化如下:表 2酵糟主要成分的变化参照表3 存在。 如果贮存温度升高,挥发性物质将迅速降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