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内容摘要:
“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这句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对“把老师一脚踢开”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学生自命不凡,用脚驱赶老师。 B . 学生与老师有矛盾,用脚踢打老师。 C . 学生自命不凡,把老师踢开在一边。 D . 学生自命不凡,把老师辞退了。 3 ) “六书”是指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4 ) “他认为从此不必再请老师了。 ”“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对第 1 段议论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B . 好的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 C . 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 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D . 富翁的儿子把老师一脚踢开,认为从此不必再请老师了,如果他闹笑话了。 6 ) 第 2 段中“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却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这“复杂的变化”是指 ( )。 A . 笔画增加 B . 笔画减少 C . 构字特点 D . 字体演变 7 ) 第 2 段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突出议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这两段文字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学习要循序渐进 B . 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C . 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 D . 学习应点滴积累 9 ) 这两段文章结合“从三到万”的故事内容展开论述“教”与“学”的问题,对作者行文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作者是先从“教”说到“学”,然后又从“学”说到“教”。 B . 作者是先从“教”说到“学”,然后又从“教”说到“学”。 C . 作者是先从“学”说到“教”,然后又从“学”说到 “教”。 D . 作者是先从“学”说到“教”,然后又从“教”说到“学”。 10 ) 第 2 段中“很可能”在句中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 1 — 6 题 湖群,在消失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 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 1 ) 19 世纪初, 洞 庭湖面积广达 6000 多平方公里。 ( 2 ) 1949 年,面积缩减为 4350 平方公里的油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 3 ) 40 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 有 1 . 5 亿吨,湖底普遍淤高 1— 3 米,最高达 7— 9 . 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 1984 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 2145 平方公里。 ( 4 ) 八百里洞庭湖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 ( 5 ) 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 ( 6 ) 40 年中,鄱阳湖由于造 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 1/5 以上。 ( 7 ) 湖北素称“千湖之省”。 ( 8 ) 1949 年时,面积超过 0 . 5 平方公里的湖泊确实多达 1066 个。 ( 9 ) 经过 40 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 300 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 1/3,湖面锐减达 6000 平方公里。 ( 10 ) 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 平方公里。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 50 年代还有 22020 多平方公里,到 80 年代只剩下 12020 平方公里,减少了 45 . 5%。 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 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 350 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 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 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 40 年来,为 3600 公里长江干堤和 30000 公里支堤,投入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 40 多亿立方米。 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 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 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 . 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第 2 段 10 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 ?用“|”在下面序号中标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3 . 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总起来说明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剧减的一个句子 4 . 第 3 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阅读第 4 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 哪些危害。 ( 不超过40 字 ) 答:□□□□□□□□□□□□□□□□□□□□□□□□□□□□□□□□□□□□□□□□ 6 . 本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 同步题库 】答案: 1 . 搦:握、拿 悫:抱怨、恼怒 辄:立刻、马上。 聘:延请 2 . A . 应是 y252。 n 3 . D、 A 组应是家具; B 组应是幕; C 组应是废、绝 4 . B . 谢:辞退 5 . z224。 o 暴躁 z224。 o 干燥 zǎo 洗澡 z224。 o 噪音 c252。 o 体操 zhōng 衷心 252。 i 悲哀 shu252。 i衰弱 6 . B . “之”“乎”是指代的修辞法,其余是比喻。 7 . A . ( 此题主要训练学生掌握 7 种关系的复句和单复句的区别 ) 8 . D 应是:人„„不知„„何事 9 . D 不是紧接着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文章最后。 10 . A . 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11 . C 12 . 论点、论据、论证 13 . 1 ) 邓拓 马南屯 新闻 学者 《三家村札记》 2 ) 富兰克林 美 民主主义 科学 《 独立宣言》 14 . ①固然 承认 训练 ② ( 略 ) 【 语段阅读 】 1 ) 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2 ) D 3 ) 象形、指事、会事、形声、转注、假借。 4 ) 把老师一脚踢开 5 ) C 6 ) C 7 ) 要懂得这些变化,„„必须逐渐学习,并且请老师教,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 8 ) B 9 ) A 10 ) 加上“很可能”具有推测性,准确地表明“如果没有人教”就“什么也学不会”的可能性极大,但不排 除其他特殊情况,这使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显得准确、严密。 如果去掉“很可能”三个字,就使表达绝对化,且不符合客观实际。 文章阅读: 1 . 由于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泊大量消失,造成严重危害。 2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 .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 50 年代„„减少了 45 . 5%。 4 .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5 . 严重影响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劳民伤财。 长江沿岸受洪水威胁的人口多。 6 . 人类不承担保护生诚环境的 义务,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最终遭到危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第四单元 第 12 课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一、基础知识 1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 A . 它给勇于创 ( chu 224。 n ɡ ) 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 sh。初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
相关推荐
因果 并列 C、 | || D、 || | 因果 递进 转折 递进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 ) 根据计算,大约 3000~10000 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 ) 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 )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
卷云丝丝屡屡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 夏天,雨过 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个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 ) 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瀚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 1) ( 2) ( 3) ( 4) ( 5) ( 6) 别字 正确字 ( ) 仿照例句,续写一个句子。 ( 5 分)
拉 哥白尼于 1473 年 2 月 19 日出生在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耳城。 ( ) ( 2)到 16 世纪中叶,地动学说的影响慢慢地被他们察觉了,他们才惊慌起来。 ( ) ( 3)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 ) ( 4)(敌人)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 ) 1填字组成成语 A、与日 增 B、德高 重 C、 旗息鼓 D
,给首都增添了无限的景观。 ( ) (三 )文学常识。 1.将下列课文与其作者(或出处)用直线连起来( 3分) 《石壕吏》 沈 括 《活板》 杜 甫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老 舍 《在烈日和暴雨下》 贺敬之 《回延安》 陆 游 2.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对的在括号内画 “√” ( 5分) ( 1)《变色龙》的作者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本文选自。 2. 本文在诗句中运用了较多的议论,请你默出四句议论句; , , ,。 3. 为下面的字注音。 臧 俯 朽 垮 4. 诗文中写了两种人 , 是什么样的人。 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 ,另一种是。 二、请判断对下列诗句理解正确的一组,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 ) A. 有的人肉体活着,但他的灵魂已经死亡了; B. 有的人活着,但他又死了; 2.
式样、雄姿) ,桥身有些 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破损、残损、损坏) ,每座都是一件 ,一幅 ,一首 ,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立体的画、无字的诗、艺术品) ,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 ,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并吞、侵入、侵占) ,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充分、充沛、充足) ,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完备、完整、完美)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