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n0文)学生安全知识手册内容摘要:

感情战胜理智。 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怎么办。 以上四个案例所提到的上当受骗的大学生皆是由于缺乏防骗知识,疏于警惕性而造成,大学生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二、 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 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 编造学生 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11 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 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 [典型案例 1] 2020 年 10月,某高校保卫处将一名涉嫌诈骗的男青年姜某抓获。 经过审查,该男子交代其是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曾在某高校读过一年自考。 他经常上网聊天,网名为“飞翔鸟”,在网上自称自己是某高校的学生,父母都是公安局的,家庭条件较好,骗得女性网友的好感,然后约女性网友见面。 见面后,再以花言巧语小恩小惠进一步骗取女性网友的信任后,便谎称自己最近有病或有其他事急等用钱,没时间回家取钱等向网友借 钱,以欺骗手段分几次骗取某高校两名女同学人民币 7750 元及手机等,诈骗另一高校女同学牟某人民币 480 元。 [案例解析 ] 此案说明对于不了解的人,在没有经过调查核实的情况下不可盲目相信对方的自我介绍而与发生钱物的交往,主要原因是你根本不了解对方,即使是给你设下的陷阱你也看不出来,这是很容易让你上当受骗的。 [典型案例 2] 2020 年 2 月,张某到保卫处报案,一男子给其母亲打电话,自称是张某的同学,张某在校外被车撞伤入院治疗,现急需 3500 元,并给张某的母亲一个账号,让其母亲往这个账号汇款。 张母听后非常着急, 又因其提供的张某自然情况和地址完全一致,张母确信不疑,便往那人提供的账号上汇了 3500 元。 半天后,张母往张某的寝室打电话询问张某的病情并准备到学校看望张某时才知被骗。 [案例解析 ] 犯罪嫌疑人缘何对张某和家里的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张某的询问得知。 张某在今年返校的火车上曾遇到一男子,两人谈得很投机,便如实说了自己的情况,并给那人留下家里和学校的联系方式,以备以后联系。 张某放松了自己的警惕,向完全不熟悉的人告知了自己的基本资料,不料被作案分子所利用,使自己和家里受到损失。 [典型案例 3] 2020 年 9 月至 10 月份,一无业男青年徐某冒充某高校工作人员,制作假材料和身份证明,以收取学生军训费的手段,在几所高校对新生或低年级未军训的学生进行诈骗活动,共诈骗学生人民币 3000 多元。 [案例解析 ] 徐某利用学生警惕性不高、入学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没有社会经验等弱点,轻易诈骗得手。 在校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同学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进行的收费、帮助联系入党和推荐做学生干部等事情,遇事要先和辅导员联系或报告,待弄清情况后再做也不迟。 [典型案例 4] 2020 年 7 月,某高校的两名男女同学在运动场谈恋爱,由于过于亲密,被一个自 称是老师的人以纠正不文明现象为名严厉批评并查扣两同学的手机、书包等物品,两名被害人觉得自己有短处,没敢申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东西被骗子拿走。 [案例解析 ] 冒充学校工作人员是骗子惯用的伎俩,所以在校大学生对扣押你的财物,又不认识的“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被他的假象蒙蔽。 [典型案例 5] 2020 年 3 月,陈某到学校保卫处报案称:前几天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陈某的手机号在11 某公司举行的 SIM 卡抽奖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有丰厚的奖品让他通过所留下的咨询电话(手机)与该公司联系领取奖品的事宜。 在陈某与对方联系 时,对方告诉他中的是一台电脑,公司将按所提供的地址给陈某邮去,但要先将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费用共计 1000 元汇到公司的账号上,收到汇款后即邮寄电脑。 陈某信以为真,便往对方提供的账号上汇了 1000 元,过了两天,当陈某打电话询问是否收到汇款时,对方告诉陈某,由于公司职工弄错了,他中的是特等奖,奖品是一辆价值 30 余万的汽车,让他补交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几项费用 26000 元,款到发货,陈某向同学借钱再次汇了款。 但等了一段日子也没有到货,当陈某再打电话询问是,那个手机已经停机。 陈某才觉得可能上当被骗,逐决定报案。 [案例解析 ] 目前手机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相当普遍,短信业务也成了手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不法之徒乘机经常大量地往别人手机里发送代办文凭、证照及中奖之类的短信息,有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同学便轻易相信,一步一步地走到犯罪分子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 俗语说“天上不会掉陷饼”,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会有那样好事发生,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千万不要相信,也不要去理会这类短信息。 三、 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近年来,在诸多诈骗案中,马路骗子屡屡得手,在受骗的人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 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应特别注 意提防马路骗子。 不要贪图小便宜。 诈骗活动得逞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利用了受骗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不要在马路上向无证摊贩购买自己不了解合理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商品。 不要听信货摊周围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争先恐后去抢着买,说不定他们就是所谓的“托”。 提防魔术行骗。 许多魔术行骗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机关,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脚。 如果稍有不慎,行骗者就有可乘之机,让你尝点甜头后,把你宰得头破血流。 因此,遇到摆摊的魔术,一定莫入圈套。 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戏活动。 骗子的意图有时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人 们的好奇心理或参与心理引你上钩。 如一些马路骗子在街头巷尾摆设的游戏,他总是先引诱你参与,设法使你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尔后诈骗你的钱物。 警惕骗子利用封建迷信诈骗。 一些骗子利用看病、算命骗钱,利用想尽快看好病的心理引你上当,心甘情愿地拿钱去看病,其实得病就要正规医院去诊治,不要被迷信迷惑。 [典型案例 ] 长春一高校学生李某寒假乘公共汽车回家,遇车上有两男子叫卖皮衣,称原价 1800 元,现价 680元。 随即便有两人每人付 680 元各买了一件。 李某看其所卖皮衣油黑发亮,手感也挺细腻,便欲买一件赠与哥哥。 在与卖衣人 讨价还价过程中,卖衣人说,如果诚心买的话 500 元就卖,如果买两件就 800 元。 李某高兴地付了 800 元买了两件,到家后才知是假皮衣。 [案例解析 ] 李某之所以上当受骗,是因为其不识货,不掌握行情而只图便宜。 这种图小便宜的心理往往是骗子行骗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两个先花 680元买衣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托”。 李某在不认真假、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只能是“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11 四、 女性为什么容易受骗。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精明”的骗子越来越多地把目标锁定在女性身上,而且屡屡得手,其原因主要有: 女性大多珍 视感情,且富于同情心,易对别人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一些人正是看准了女性的这一特点而更多地对女性行骗。 女性大多讲义气、爱面子,容易迁就对方。 女性常常碍于情面,对本该认真的事却羞于表达,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又不忍拒绝,导致骗子得寸进尺。 有的女性急于求成,喜欢搞短期行为,容易被一时之利诱惑。 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仅仅因为对方的一两句“我爱你”、“说话算数”,便很快对其形成了“讲信用,靠得住”的“良好”印象,一旦对方再施以小恩小惠,就很容易放松警惕,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典型案例 ] 王某通过寝室姐妹认识了一位 风流倜傥、谈吐不俗的临校大学生周某,之后周某经常约王某到市内一些娱乐场所游玩,经常请王某吃饭并给王某买小食品和衣物,两人很快就坠爱河。 过了一段时间后,周某突然对王某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向王某借钱,王某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次、两次„„半年内,周某共从王某处借走了 6000 多元,王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就去找临校的周某,结果见到他正和另一个女孩亲亲热热。 王某哭着跑回寝室后对同学说明了情况,在同学的鼓励下,王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公安机关经过查证,周某说的家里有事是骗王某的,周某通过这样的手段曾与几个女孩建立了恋爱关系并 骗得钱物。 [案例解析 ] 周某因涉嫌诈骗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给同学们留下的是很好的警示:谈恋爱要理智,谈恋爱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经济上的互通有无。 无论男女同学,在和对方确立恋爱关系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不要盲目追求浪漫,在恋爱时也不要有较大数额的经济往来,以免被骗后,给自己身心带来伤害的同时造成财产的损失。 五、 女大学生如何防止受骗。 (一)别等出事后才想起法律 具备法律意识,不仅是在事后知道要运用法律,更重要的是应将法律意识贯穿于事前和事中。 事前要履行完备的书面法律手续,不作口头协议,书面手续要力求明细 化。 (二)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在与人交往中,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其提出的问题或允诺不要轻易相信,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轻易告诉他人,更不能随之独往。 (三)别幻想不劳而获 当你面对诱惑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 任何时候都得想一想:人家凭什么给我这么多好处。 这样做是否符合常理。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注意分析对方在许诺给你的利益做个对比,就会得出比较客观和是否可行的结论。 11 (四)切忌感情冲动和义气用事 有很多不法之徒专以“交友”、“恋爱”、“求助”为名,利用女性的爱心和情感来行骗,要当心 甜言蜜语或“慷慨义举”后所隐藏的欺诈。 (五)一旦发现受骗,必须镇静 千万别慌神,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有罪的证据,迅速报案,要防止打草惊蛇。 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来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便想私了,于是主动找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 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匿。 聪明的做法是,一面装作仍蒙蔽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面查明对方所骗财产的使用流向,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典型案例 ] 1999 年 10 月,山西某大学一女研究生韩某在由宿舍去教室的路上,遇一男子,该男子自称是该校学生处 的工作人员,他告诉韩某说:“你的学费还没有交”。 韩某感到很奇怪,并说:“我的学费已经交了”。 对方让韩随其到办公室核对,韩某未加思索便被对方领到一地下室强奸杀害。 据该罪犯交代,他已利用这种手段强奸女大学生多人。 [案例解析 ] 韩某之所以被骗,是因为其在没有弄清对方的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以为自己已经交了学费,不怕到办公室核对,稀里糊涂地跟随对方走了,以至被对方领到地下室还没有警觉,这种疏于防范的意识的行为令人吃惊。 女大学生们应该从此案中吸取血的教训。 六、 高校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作案分子主要采取哪能些方法和手段进 行盗窃。 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作案分子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溜门盗窃、顺手牵羊盗窃、网络及技术盗窃、利用钥匙入室盗窃和利用信用卡(存折)进行盗窃等。 (一)溜门盗窃 利用这种盗窃手段而实施盗窃的发案地大多在学生宿舍,作案分子利用门未锁而溜进室内进行盗窃。 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作案分子如果是陌生人,则会以找人或推销商品等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作案分子如果是熟人,则会以找同学或“串门”为由,稍作攀谈后离开。 [典型案例 1] 2020 年 1 月至 3 月,某高校保卫处陆续接到同学手机在寝室内被盗的报案十余起。 保 卫部门经过布控和蹲守,终于将正在实施盗窃的嫌疑人于某抓获。 经审讯,于某交代其均是利用早晨 6 至 7 点钟这个时间段溜入学生宿舍,看准有人去洗漱、其他人正睡觉而门未锁的时机溜门入室,将放在明处的手机迅速盗走,作案屡屡得手。 [典型案例 2] 2020 年 4 月,某高校保卫处通过调查,将盗取同学存折后取走现金的关某抓获。 在审讯时,关某还交代了曾五次到附近寝室“串门”,趁门未锁而室内无人之机,共盗走手机两部、现金 1300 元、随身听一部的犯罪事实。 另外,关某还交代了一次在寝室正欲实施盗窃时,该寝室回来人而盗窃未遂,便借口“串门”稍作交谈后溜走。 [案例解析 ] 以上两个案例,作案分子都是采取溜门的手段作案,如果这些寝室门已上锁,案件便不会发生。 11 大学生宿舍,几个人同住一室,相互间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安全防范上大多数有麻痹的心理。 同学们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的财产不受损失,要养成随手拿钥匙的习惯、随手锁门的好习惯,也要有一份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其他人负责。 (二)顺手牵羊盗窃 利用这种作案手段而实施的盗窃案件多发生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院所。 作案分子利用物品在、人不在,或物品在、人睡觉而伺机实施盗窃,作案分子除了一些惯偷之外,还 有一些人见财起意而实施盗窃,所以往往还带有随机性。 [典型案例 1] 2020 年 11 月至 2020 年 6 月初,某高校食堂在中午学生就餐时间陆续发生丢失书包的案件 50余起。 该校保卫处经过调查和蹲坑守候, 2020 年 6 月某日将正在食堂实施盗窃的某院学生田某当场抓获。 经审问,其交代 2020 年 11 月份的一天,在食堂看见有人用书包占座位,书包内有 200 元现金,便见财起意,将书包顺手偷走,过一段时间未见东窗事发,尝到了甜头的他便使同样手段在食堂、教室、图书馆屡屡作案,共作案 50 余起,盗得现金数千元、手机 5 部、文曲星、随身听多 部。 [典型案例 2] 1999 年 12月份,某高校保卫处接到学生报案称其放在书包里的现金、存折及其他物品刚在教室内丢失。 保卫处迅速派人赶往银行守候,将准备取钱的犯罪嫌疑人廖某抓获。 廖某交代了盗窃该同学现金、存折和其他物品的事实,又查出在浴池、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处偷窃他人的钱物、书包、手机、随身听、钢笔、书籍等物品。 作案达数十起的事实。 [案例解析 ] 构成犯罪的基本要素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