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钠的重要常见化合物内容摘要:

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装置 C 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____ ____ 和 ________。 ( 3 ) 装置 A 的作用是 __ ______________ , 装置 B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7讲 │ 要点探究 ( 4 )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 , 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 , 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 , 求其差值的过程中 , 应注意 ________ 和 ________ ( 填写字母编号 )。 a .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 等待片刻 , 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 , 立刻读数 c . 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 , 使甲 、 乙两管液面相平 d . 读数时不一定使甲 、 乙两管液面相平 第 7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 ( 1 ) 5 、 4 、 3 、 6 、 7 ( 或 7 、 6 ) 、 2 、 1 、 8 ( 2 ) 盐酸 大理石 ( 3 ) 除去 CO 2 除去 HCl 气体 ( 4 ) a c [ 解析 ] 观察题中提供的装置以及所学知识可知 : C 用于制备CO 2 , B 用于除去 CO 2 中的杂质气体氯化氢 , 除杂后的气体通过 D 装置与 Na 2 O 2 反应 , 反应后的气体再通过 A 装置除去CO 2 , 用 E 装置测定 O 2 的体积。 读数时应注意 : 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 , 使甲 、 乙两管液面相平 ,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第 7讲 │ 要点探究 [ 点评 ] 本题是以过氧化钠的性质为载体 , 考查实验知识。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解答中首先要弄清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的选择等都是围绕实验目的设立的。 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 、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 性质装置 、 尾气处理装置等。 注重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 , 分析实验操作要点 , 特别是气体体积的测定及其注意事项是通过本题应该学会的技能。 对 Na2O2性质的考查 , 还有许多其他角度和形式 , 如下面的变式题。 第 7讲 │ 要点探究 变 式题 取 a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 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 ,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 A . H 2 B . CO C . C 6 H 12 O 6 D . C 12 H 22 O 11 第 7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 D 从四个选项可以看出 , “ 某物质 ” 为含 H 、 C 、O 的单质或化合物 ( 即该物质可以由这三种元素中的 1 种 、 2种或 3 种组成 ) , 燃烧产物为 H2O , 或 H2O 和 CO2的混合物 ,该燃烧产物与 Na2O2反应的产物为 NaOH 或 Na2CO3或两者的混合物 , 根据 Na 元素守恒 , 可得关系式 : Na2O2―― →H2O2Na OH ―― →变形Na2O2H2 Na2O2―― →CO2Na2CO3―― →变形Na2O2 CO 该题整个反应相当于 “ 某物质 ” 燃烧时结合的 O 再与Na2O2反应时又失掉了 , 所以上式可直接理解为 : Na2O2―― →H2Na2O2H2 Na2O2―― →CONa2O2 CO 其中选项 C 中 C6H12O6可变形为 ( CO )6( H2)6。 只有 C12H22O11不能满足题设结果。 第 7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 二 Na2CO NaHCO3和 NaOH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 2Na OH == =Na2CO3+ H2O(C O2不足 ) CO2+ Na2CO3+ H2O == =2NaHCO3 CO2+ NaO H == =NaHCO3(CO2过量 ) 显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例不同,反应不同,所得产物不同。 用数轴法表示其反应比例与结果十分清晰。 第 7讲 │ 要点探究 即 n ( CO2) ∶ n ( NaOH ) = 1 ∶ 2 ,其产物为 Na2CO3;若n ( CO2) ∶ n ( NaOH ) = 1 ∶ 1 ,其产物为 NaHCO3;若 1 >n  CO2n  NaOH 12,其产物为 NaHCO3和 Na2CO3。 可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钠离子守恒关系,求出 n ( NaHCO3) 和 n ( Na2C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