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内容摘要:
l FeCl3溶于水时 , 由于 Fe3+ 的水解 , 溶液中Fe3+ 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 • (5)注意物质的存在形式不同 , 其离子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 如 NaHCO3 晶体中只有 HCO3- 和 Na+ , 而其溶液中还会因为 HCO3- 的电离产生少量 CO32- , 由于 HCO3- 的水解产生少量 H2CO3; NaHSO4晶体中或熔融状态下存在 HSO4- 和 Na+ , 1 mol NaHSO4晶体或熔融状态下存在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 离子数目为 2NA, 而 1 mol 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3 mol, 离子数目为 3NA。 • (6)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目 , 如 D2O、 T2O、 18O2等。 • (7)注意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 如 SiOSi、 CH CO2等。 • (8)注意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 如 Na2O2与 H2O的反应 , Cl2与碱溶液的反应 , Cu或 Fe分别与 S、 Cl2的反应 ,CuSO AgNO NaCl等溶液的电解。 • (9)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如反应 2NO2N2O4和 N2+ 3H2 2NH3。 • (10)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如 FeCl3溶液转化为 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 Fe3+ 的数目。 • 灵犀一点: • ① 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 , 应明确研究对象的结构。 • ② 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相关概念 ,把物质的质量 、 气体的体积 、 粒子数等转化为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进行分析判断。 • 【 案例 1】 (2020福建理综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 在 18 g 18O2中含有 NA个氧原子 • B. 标准状况下 , L空气含有 NA个单质分子 • C. 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D. 含 NA个 Na+ 的 Na2O溶解于 1 L水中 ,Na+ 的物质的浓度为 1 molL- 1 • 【 解析 】 B项 , 空气中既有 N O2等单质分子 , 也有 CO2等化合物分子 , 故 1 mol空气中含有的单质分子数应少于 NA个; C项 , 1 mol Cl2参加反应完全转化为+ 1价或- 1价化合物时转移电子数才是 2NA, 当 1 mol Cl2发生歧化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不是2NA; D项 , 此时溶液的体积不是 1 L, 故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 1 mol/L。 • 【 答案 】 A • 【 规律技巧 】 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
相关推荐
(4) 常见电极产物与电子的数量关系: 命题猜想 3 下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请回答: (1) 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 A 极是 _____ _ ,材料是 __________ ,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 _____ _ _____ ; B 极是 __________ ,材料是 __________ ,主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______ ____
太阳 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 ,终于跃出了海平面 ,那太阳光也随着 • 那阳光真的 很 美,很活泼 ,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 ,像风吹杨柳 „„ 他 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 但很快又害羞似的
步骤 ④ 转移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 23次,洗液应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步骤 ⑤ 洗涤 步骤 在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距刻度线 1— 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 250mL ( 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 ⑥ 定容: 步骤 ⑦ 摇匀 把瓶塞盖好,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混合均匀。 步骤 ⑧ 装入试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 )。 64 五、物质的量浓度 : 用单位 体积溶液 中所含溶质 B的 物质的量 来表示溶液 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为 CB. : : mol/L. : ① V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 溶液是均匀稳定的, CB与 V( aq) 无关 ③ B可以指分子,也可指分子电离出的离子 ④ 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为 CuSO4 有关 CB计算
方便查找及应用。 标准: 根据组成或性质。 练习: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是为了方便人类的生活呢。 超市 图书馆 书店 身份证。 方法一: 树状分类法 概念: 是对 同类 物质按照 属性 进一步细分类的方法。 练习: 把盐进行分类。 盐 复盐 碱式盐 酸式盐 正盐 Na2SO4 NaHSO4 KAl( SO4) 2 Cu2( OH) 2CO3 酸 碱 盐 氧化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