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规律内容摘要:
性。 例如:氧化性 HCl O4HCl O3HClO2 HC lO , H3PO4中+ 5 价的 P 无强氧化性。 4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5 .某一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越多,其氧化性或还原性不一定越强,例如: Mg 、 Al 分别与 HC l 及盐反应, Mg 失 2e-, Al 失 3e-,但还原性 Mg 强于 Al。 6 .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 例如:第 ⅣA 的 C ,既难得到电子,又难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再如稀有气体元素。 第 1讲 │ 要点探究 7 . 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氧化,也可能是被还原。 8 . 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可能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可能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例如: ① 2 N a + 2H2O == = 2 N a OH + H2↑ , ② 2F2+ 2H2O == = 4 H F+ O2, ③ Cl2+ H2+ HC l O。 反应中 ① 中 H2O 作氧化剂;反应 ② 中 H2O 作还原剂;反应 ③ 中 H2O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而 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第 1讲 │ 要点探究 例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C.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 非金属单质既可以作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 , 比如在反应 S + O 2 ==== =点燃 SO 2 中 , S 、 O 2 均为非金属 , 前者是还原剂 , 后者是氧化剂 , A 项错误 ;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 , 发生氧化反应 , 被氧化 , C 项错误 ;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如 3O 2 ==== =放电 2O 3 即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 D 项错误。 第 1讲 │ 要点探究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概念掌握的准确度和深刻程度 , 化学知识都存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特点 , 此类题目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解法为找反例法。 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其他角度的考查 , 见下面变式题。 第 1讲 │ 要点探究 变式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A 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多少无关 , B 错 ; Fe 2 + 有还原性 ,C 错 ; Na Cl 没有强氧化性 , D 错。 第 1讲 │ 要点探究 例 2 制备氰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C a C O 3 +2 H C N == = C a C N 2 + CO ↑ + H 2 ↑ + CO 2 ↑ , 在反应中 ( ) A . 氢元素被氧化 , 碳元素被还原 B . H C N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 C a C N 2 是还原产物 , H 2 是氧化产物 D . CO 是氧化产物 , H 2 是还原产物 2 B 分析方程式两边元素的化合价 , Ca CO 3 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 因此反应物 HCN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H CN 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 , 碳元素化合价升高。 第 1讲 │ 要点探究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 (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等 ) 的理解和对元素化合价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解答时 , 一是判断元素化合价 ( 如 HC N 、CaC N2中 C 的化合价 ) 不正确而出错 ; 二是用化合价变化判断有关概念时混淆。 准确判断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解答此类型题目的关键 , 联系有关规律 : “ 升失氧化还原剂 , 降得还原氧化剂 ” 求解。 第 1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 . 根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 根据方程式判断 ( 强换弱规律 ) 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 . 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氧化剂 ( 或还原剂 ) 不同而还原剂 ( 或氧化剂 ) 相同时,可根据还原剂 ( 或氧化剂 ) 被氧化 ( 或被还原 ) 的程度进行判断。 如: Fe 与 Cl2和 S 反应,分别生成 F e C l3和 Fe S ,即氧化性: Cl2> S。 第 1讲 │ 要点探究 4 .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氧化性 ( 还原性 ) 越强。 例:判断下列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 M n O 2 + 4 H C l ( 浓 ) ==== =△M n C l 2 + Cl 2 ↑ + 2H 2。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规律
相关推荐
况下)若收集的 NH3只占 体积呢。 提示: 假设烧瓶的容积为 V,( 1)中 c(NH3)= 23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1)分别装满 NH3和 NO2,反应完毕后烧瓶中两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值为多少。 提示: 设烧瓶容积为 V,若装满 NH3时 若装满 NO2时, 3NO2+H2O ==== 2HNO3+NO 可知反应完毕后烧瓶中溶液体积为 而溶液中 n(HNO3)= 则 1m1 m ol
结构排布图来引出氯的性质 ,这也说明现在的部分初中同学对这部分内容也是不难理解的。 所以我觉得在理解分层排布的规则,特别是前 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不是学生的难点 ] • 另外学生已经 积累了大量物质的化学性质 ,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微观,认识物质的一个更本质的视角,为后面族的学习进行铺垫 • 从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看,高中生处于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这部分虽然理论性较强
无 H)不能被氧化。 如: C2CH3HO+2H2O 催化剂△ 19 • ②醛被氧化:醛基的 C— H键断裂,醛基被氧化成羧基。 如: ④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不饱和烃和苯的同系物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等。 如: 催化剂 C R OH O ③ 乙烯氧化: 2CH2CH2+O2 2CH3CHO 催化剂 △、加压 CH4+2O2 CO2+2H2O 点燃 KMnO4 H+ CH3 COOH 20 •
价键数守恒”原则,即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价键数为 4,氢原子价键数为 1,氧原子价键数为 2。 • ②熟练掌握原子数小于 7的烷烃和碳原子数小于 4的烷基的异构体数量,这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十分重要。 即 CH C2HC3H — CH — C2H5仅有 1种结构;C4H — C3H7有 2种结构; — C4H9有 4种结构(你会写吗); C5H C6H1 C7H16则依次有 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