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内容摘要:
②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正、逆反 应速率的 关系 ①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 A同时生成 m mol A,即 v(正 )= v(逆 ) 平衡 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 B同时生成 p mol C,则 v(正 )不一定等于 v (逆 ) 不一定 ③ v(A)∶ v(B)∶ v(C)∶ v(D)= m∶ n ∶ p∶ q, v(正 )不一定等于 v(逆 ) 不一定 ④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B,同时消耗 q mol D,因二者变化均表示 v(逆 ),所以 v(正 )不一定等于 v(逆 ) 不一定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① 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 ( 其他条件一定 ) 平衡 压强 ② 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 ( 其他条件一定 ) 不一定 ① m + n ≠ p + q 时, Mr一定 平衡 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 ( Mr) ② m + n = p + q 时, Mr一定 不一定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气体密度 ① m+ n≠ p+ q,恒温恒压时,密度保持不变 平衡 ② m+ n= p+ q时,密度保持不变 不一定 温度 体系温度一定 (其他不变 ) 平衡 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一定 平衡 [ 例 1] 可逆反应: 2N O2( g) 2N O( g) + O2( g) ,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 ol O2的同时生成 2 n m ol N O2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 ol O2的同时生成 2 n m ol N O ③ 用 NO NO 、 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 ∶ 2 ∶ 1 的状态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全部 [名师精析 ] 本题不仅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也要求对化学平衡的间接标志进行分析、判断. ① 中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必消耗 2n mol NO2,而生成 2n mol NO2时,必消耗 n mol 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② 不能说明. ③ 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 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⑤ 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反应前后守恒,密度始终不变. ⑥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 ⑦ 由于气体的 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 ] A 运用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先明确 ρ 和 M 的含义: ρ =mV, M =mn,如固定容积时,若气体的密度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取决于是否有固体或液体参与反应.全部是气体时,反应过程密度始终不变,有非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密度不变,则气体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N2+ 3H22N H3.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 3 v 正 (H2) = 2 v 逆 ( NH3) B . 单位时间生成 m m ol N2的同时生成 3 m m ol H2 C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D .单位时间内 N - H 键的形成和断开的数目相等 解析: A项:若达到平衡时, v正 (NH3)= v逆 (NH3)即 2v正(H2)= 3v逆 (NH3), A项不正确. B项:不论是否平衡,单位时间生成 m mol N2的同时,必然生成 3m mol H2, B项不正确. C项:容器体积固定、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项不正确. D项:由题意: v正 (NH3)= v逆 (NH3),反应达到平衡, D正确. 答案: D 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 不.能说明反应 A( s) + 2B(g) C( g) +D( 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解答该题,首先明确:反应条件 —— 定温、定容,反应特点 —— A 为固体,气体体积不变.气体的体积不变 ,则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 A 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 ρ =mV,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M =mn, V 、 n 不变,反应未达平衡时。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相关推荐
定条件 下 Ca(HCO3)2分解产生 CaCO3的结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2 CaCO3↓+CO 2↑+H 2O,故 B项正确;在上述两 个反应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故 C项正 确;游客增多, CO2含量增加,植物会生长旺盛, D错误。 (2)游人的大量进入会释放出更多的 CO2,使溶洞中 CO2的浓 度增大,可使钟乳石等溶解。 △ ==== 答案: (1)D
溶,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应是强电解质, SO2是非电解质。 • [答案 ]CD • (2020山东理综, 15)某温度下,相同 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 A. Ⅱ 为盐酸稀释时的 pH值变化曲线 • B. 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 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 C. a点 KW的数值比 c点 KW的数值大 • D.
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 对实验探究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的初步培养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整理归纳 教学手段 学生实验、多媒体、数字化实验 教学过程
A 不同固体物质 1mol,体积大小不相同,主要原因是 ( ) A、粒子大小不同。 B、粒子质量不同。 C、粒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D、粒子间的引力不同。 练习 :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 B、 1mol氢气的质量是 1克,它的体积是。 C、在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 D、在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 练习 :
象的解释 备注 溶液的 pH 盐酸和醋酸都为等浓度的一元酸 与镁条反应 溶液的导电性 大 小 慢 快 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 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 弱 强 盐酸中离子浓度大 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 ?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 二 )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 水溶液 里只能 部分
( ) 例 6: (河南 )下图是钠与氯气 (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要点三 : 加强练习,掌握原理 、 方法 ,举一反三。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例 7:(08泰州 )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 ( ) A B C D 例 8:(08黑龙江 )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