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生物同步测试3内容摘要:

D.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 27.生物圈的稳态的自我维持主要是由于 (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B.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C.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为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提供了主要动力 D.人类的活动为生物圈维持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主要动力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能量越多 29.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溶解氧越多 B.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重金属含量越低 30.阳光、空气、温度、水是重要的生态因素,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不必在完全这些条件的前提下也能进行曲 ( ) A. 叶肉细胞内 ATP的合成 B.蛙的胚胎发育 C.种子萌发成幼苗 D.酵母菌的生活 31.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 ( )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32.对“警惕地球变暖”正确理解是 ( ) A.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 CO2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热带雨林极大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 5 三、 简 答 题 33.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 1)写出该生态系统最简单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 (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的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________; 繁殖速度在 A— 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 3)种群丙在 A、 B、 C、 D这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 激烈的时期是 _______期;在 C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________型。 ( 4)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图中曲线的振幅和周期变化为: ____________。 34.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徒,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青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 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 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 2) 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 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________。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 ( 2)当雨量流沛、空气相对湿度在 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 _______。 ( 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5.下面是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 1)右图是生态系统 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 → — →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_____________。 若生产者有 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 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__________kg。 A D E C B 6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 44mg 的 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 32mg的 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 O2量为 ________mg。 ( 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 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海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海葵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5 64 荔枝螺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鳖 石械 小鱼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 藤壶 贻贝 比,该处生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