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海钩沉内容摘要:
觞.一咏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A项、 D项为名词作动词, B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段文字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地步,真可谓惜墨如金。 B.作者先交代修楔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 C.兰亭宴是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作者把内心的喜悦之情充分地表露出来。 D.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谓素淡雅致、极尽神韵,表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 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没有充分表露,只在笔外以 “ 信可乐也 ” 四字表出,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 答案: C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14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疲“ 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 D. 期:至、及。 答案: D 10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取.诸怀抱 取 : 取得 B . 趣.舍万殊 趣 : 趋向 , 取向 C . 感慨 系.之 系 : 附着 D . 终 期.于尽 期 : 期限 11 .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当其欣 于.所遇亦将有感 于.斯文 B. 夫人 之.相与及其所 之.既倦 C. 俯仰之间 , 已 为.陈迹引以 为.流觞曲水 D. 其.致一也列坐 其.次 解析: A项,介词,对于。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往、到达。 C项,动词,成为 /动词,作为。 D项,代词,代人们 /代词,代曲水。 答案: A 12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亦将有感于 斯文. . B . 俯察 品类. .之盛 C . 感慨. .系之矣 D . 夫人之相与 , 俯仰. .一世 解析: C项,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A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B项,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D项,古义:转眼之间;今义:低头抬头。 答案: C 1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解析: A项为定语后置句, B、 C、 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14.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解析: D. “ 以旷达的话作结 ” 错,与“ 悲 ” 相矛盾。 答案: D 二、类文迁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19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 ” 鉴曰: “ 正此佳婿邪。 ”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 《 道德经 》 ,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 曾与人书云: “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 晋书 王羲之传 》 ) 解析: B. 抗行:不相上下。 答案: B 15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及长 , 辩赡 , 以 骨鲠. .称 骨鲠 :正直 、 耿直 B . 我书比钟繇 , 当 抗行. . 抗行 : 抵抗 C . 然闻 信.至 , 咸自矜持 信 : 信使 D . 尝与 同志. .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同志 : 志趣相投的人 1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 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谢安未仕时亦居 焉.少 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B. 意甚悦 , 固.求市之固.不如也 , 为之奈何 C. 为写《道德经》 , 当举群 相.送耳不久当还归 , 誓天不 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 , 笼鹅 而.归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C. 偏指一方,你。 ,于此 /语气助词,表停顿,相当于 “ 啊 ”。 ,一定 /副词,确实,诚然。 ,表承接 /连词,表递进。 答案: C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惟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 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答案: C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 《 兰亭集序 》 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解析: D. “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 ” 应为 “ 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 ” ; “ 恨 ” 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答案: D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羲之很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 (居住 ),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2)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 参考译文 】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因为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陈留 (今河南开封附近 )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 “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 ” 郗鉴说:“ 这正是我要。高一语文文海钩沉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增强了作品批判的深刻性。 • 另外,在艺术上,作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如‚害死人还要看出殡‛的狠毒恶霸西门庆,淫荡泼辣的潘金莲,都描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小说的结构颇为讲究,作者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组织得严整有序。 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也很生动,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语言酣畅明快、活泼生动。 这些都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 不过,小说中淫秽描写太多,使其美学价值受到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