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内容摘要:
K 值变动的示意图 ( 1) 同一种生物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K 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 2) 环境遭受破坏, K 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 K 值会上升。 5 .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对位训练 3 . ( 2020 山东理综, 8) 右图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 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 确表述是 ( ) A .在 K /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 .在 K /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 控制有害动物越早越好; K /2 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 K 值时数量最多,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人和其他生物不同,可制定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C 4 .如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② 种群 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③ 该种 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 是从哪一点开始 ④ 既要获 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 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 ① ② ③ ④ A b a c d B d c b a C d b c b D c a d C 解析 K 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 K /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 “ J ” 形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 K / 2 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C 方法 名称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显微计数法 ( 计数板计数 ) 对象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如蚯蚓、蚜虫、跳蝻 ) 和虫卵 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 或血细胞 ) 过程 捕获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 → 放回环境 → 重捕 → 计算 → 估计种群密度 确定调查对象 → 选择调查地段 → 确定样方 → 设计计数记录表 → 计数统计 →计算种群密度 培养 → 抽样到计数板 → 显微计数→ 计算 计算 标记总数 / N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 重捕总数( N 代表种群个体总数 ) 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 n nn3„„ nm,则种群密度=n1+ n1+ „ + nmm 若小格体积为 1 mm3,则 1 m l 中个体数=n1+ n2+ „ + nmm 103 稀释倍数 考点三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方法 名称 取样器取样法 黑光灯诱捕计数法 对象 活动能力强 ( 不适合样方法 ) 、身体微小 ( 不适合标志重捕法 ) 的土壤小动物 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 过程 准备取样器 → 确定取样地点 → 取样 → 采集小动物 → 观察分类 → 统计和分析 制作黑光灯 → 确定诱捕地点 → 诱捕 → 统计和分析 计算 ① 记名计算法 —— 直接数个体数; ② 目测估计法—— 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直接计数,比较不同地块中害虫的爆发情况 方法 名称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显微计数法 ( 计数板计数 ) 注意问题( 考点 ) ① 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 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① 随机取样;② 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灌木16 m草本1 m2; ③ 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④ 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 ( 叶脉一般网状 ) ; ⑤ 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① 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 —— 自身前后已形成; ② 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 ③ 吸取前需振荡摇匀; ④ 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 ― → 吸培养液 ― → 滴 盖 玻 片 边缘 ― → 自行渗入 ― → 吸去多余培养液 ― → 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 ― → 观察计数; ⑤ 压线计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角处,同样方法 方法 名称 取样器取样法 黑光灯诱捕计数法 注意问题(考点) ① 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② 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 ③ 70 % 酒精杀死并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④ 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走;⑤ 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应记为 “ 待鉴定” ,并记录其特征 ① 夜晚进行; ② 固定牢固; ③ 毒瓶杀死诱捕害虫 提醒 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 “ 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 ” 的原则,如下图。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对位训练 5 . ( 2020 海南生物, 18 )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 100 h 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计 1 个 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 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 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 本题考查样方法调查生物种群密度。高一生物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相关推荐
单层膜 单层膜 单层膜 单层膜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物和低等 植物细胞 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有机物合成的车间加工和运输的通道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参与细胞分泌 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水和养料的仓库维持细胞形态 水解酶的仓库 基粒、基质、 酶色素、 DNA 嵴、基质、酶、 DAN 色素、糖类无机盐等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D 15.( 2020年福建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 【 解析 】 人体血清白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
对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 检测还原糖时应水浴 50~60度加热。 蛋白质的鉴定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取材、研磨、过滤 注入组织样液 取 1支试管注入黄豆 注入试剂 A 加入 2mL双缩脲试剂 A 预留组织样液 组织样液 2mL 注入试剂 B 再加入 3~4滴双缩脲试剂 B 摇匀 观察颜色变化 注意事项:先加试剂 A摇匀后再加试剂 B; 脂肪的鉴定 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 去种皮、削平面
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种群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和种群的联系 种群 1 种群2 隔离 物种分界线 若图中虚线不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 2属于同一物种
_____________。 ( 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_________。 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 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_。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