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内容摘要:
等 )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缺一不可 思维方法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 1.对碳循环示意图辨析不清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 (找依据 ) 据图判断 A、 B、 C、 D各代表哪种成分。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 A和 B应为生产者 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能写 “ 无机 环境 ” ,也不能写 “ 生物类别 ” ,再根据 A→C 确定 C为消费者,剩下 D为分解者。 2.对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概念及实例辨析不清 方式 项目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体内激素调节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过程 图示 纠正训练 1.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 图, 4分别代表生态系 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 1代表生产者, 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 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 1 D. 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 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解析 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 1代表生 产者; 2代表消费者; 3是分解者; 4是环境中的二氧 化碳。 碳元素在 3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1(生产者 )是其他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因此含碳元素 最多。 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 物界。 答案 C 2. (2020 海南卷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 藻浮游动物 (水蚤 )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 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 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解析 食藻类浮游动物和藻类构成捕食关系,藻类 减少,导致浮游动物减少,可构成负反馈;当排入 污水后,浮游动物死亡,加剧了污染,又导致更多 的浮游动物死亡,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这属于 正反馈。 B 知识综合应用 重点提示 通过 “ 治理水体污染等环境方面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 ” 的考查,提升 “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 的能力。 典例分析 (2020 广东卷, 32)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 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 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 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 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 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两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 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解析 (1)碳循环过程中,植物可通过细胞呼吸放出 CO2,又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从而使得碳元素在无 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 (2)由题意知,轮虫等浮游动物可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 食,鱼和鸭又可以轮虫为食,鸭还可直接捕食绿藻 等,据此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3)重金属属于难分解的物质,进入食物链后可沿食物 链流动,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随营养级的升高,生 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随之升高,产生剧毒生物。 答案 (1) (2)①绿藻 → 轮虫 → 鱼 → 鸭, ②绿藻 → 鸭,③绿藻 → 轮虫 → 鸭 (任写两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 (3)导致重金属污染,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重金属 含量过高 拓展提升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 用 —— 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 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 农药等。 (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 —— 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 —— 密 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 变式训练 (2020 山东理综, 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 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 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 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 知,该反应器 (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 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 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所以肯定是菌种进行 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 B正确。 本题中的反应器 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无生产者,不满足生 态系统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的概念范畴,更谈 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A、 C、 D均错误。 答案 B 随堂过关检测 题组一:有关物质循环或碳循环概念的理解 1.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 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 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 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可知,本题的 A、 B、 C选项都是正确的。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 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答案 D 2.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 产者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 CO2形式存在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 CO2形式进行 循环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中还能以碳酸 盐的形式存在。 C 题组二: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 3. (2020 福建理综,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 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 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其内部结构 和功能的协调来实现的,其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 构越复杂,受到破坏后越难以恢复,故恢复力稳定。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
相关推荐
,可以通过组织培养遗传给后代。 答案 A 考点二 有关育种方式的分析 1 .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2 .在所有育种方法中,最简捷、常规的育种方法 —— 杂交 育种。 3 .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 (1) 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名的是意大利生理学家斯巴兰扎尼。 斯巴兰扎尼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经常和蚂蚱、甲虫等做伴。 他支持雷迪的观点,认为生命不可能自发产生,包括微生物在内,一定都有母体,就像每个人都有母亲一样。 看到尼达姆的言论后,斯巴兰扎尼坚决不相信“‘小动物’会从羊肉汁里生了出来”。 他想, 可能是尼达姆在做实验时,没有把瓶盖盖上,或者是加热的时间还不够。 为了证明尼达姆的错误,他把几个装了肉汤的瓶口封死
_____________。 ( 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_________。 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 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_。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10.( 2020上海 38)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细菌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修改或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 2020年 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 2020四川 5).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 右下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