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内容摘要:
粘膜系统免疫 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性抗体、抗病毒抗体 特异性免疫 细胞毒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辅助性 T细胞及其释放的淋巴因子 免疫的类型及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 粘膜和上皮细胞 、 吞噬细胞 、 NK细胞 T细胞 、 B细胞 、 抗原提呈细胞 作用特点 非特异作用 , 抗原识别谱较广;先天性的。 不经克经隆扩增和分化 ,即可发挥免疫效应 特异性作用 , 抗原识别专一; 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 发挥免疫效应 作用时间 无免疫记忆; 作用时间短 有免疫记忆 作用时间长 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 • 特异性免疫应答三个阶段: ( 1)抗原识别阶段 感应阶段:进入体内的抗原,由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呈递于 APC(单核细胞、各种巨噬细胞 Mφ), B细胞、树突细胞 DC)及内皮细胞等 )表面,供带有相应抗原受体的 TL、 BL识别。 ( 2)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 反应阶段:特异性 TL、 BL活化、增殖、分化; ( 3)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 Antigen) – 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 T细胞受体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特异反应性的物质。 – 不完全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具有特异反应性的物质。 – 超抗原( superantigen SAg):某些 Ag只需极低浓度( 1~ 10ng/ml)就能诱发免疫系统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主要是激活 T细胞克隆。 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 : 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 2 . 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正性应答) 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 超敏反应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 4. 诱导免疫耐受 (负性应答) 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 一 、 抗原的特性和免疫原 抗原的特性 (1) 免疫原性 ( immunogenicity) :是指一种物质免疫机体后 , 能使机体产生或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2) 特异反应性 ( specific reactivity) :指抗原与相应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 也称抗原性。 免疫原 ( immunogen)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特异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 或称完全抗原。 二、抗原类别 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 、 细菌及天然的生物产物。 ( 1) 细胞 、 细菌和病毒 ( 2) 蛋白质类抗原 ( 3) 糖类抗原 ( 4) 脂类抗原 ( 5) 核酸抗原 抗原的类型 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划分天然抗原 , 又可分成 3类: ( 1) 自身抗原 ( autoantigen) :是机体的自身成分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 , 引起免疫应答 , 导 致 自 身 疾 病 的 发 生 ( autoimmune disease)。 ( 2) 同种型抗原 ( isoantigen) :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 ( 3) 异种抗原 ( xenoantigen) :来自不同物种的抗原。 其中有一类是动植物 、 微生物及人类间共有的 、 抗原决定簇相同的异种抗原 , 称为异噬性抗原。 ( 3)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 在正常情况下, 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即自身耐受。 但在感染、外伤、服用某些药物等影响下,使隔离抗原释放,或 改变和修饰了自身组织 的抗原结构,诱发对自身抗原的应答。 RB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 RBC 自身抗体 RBC 激活补体 红细胞膜 C9 C8 C 5b 6 7( 2)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ic Ag) : 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 人类同种异型:血型(红细胞)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 HLA) 血型: ABO系统和 Rh A B O AB 抗原 抗体 A B - A,B 抗 B 抗 A 抗 A,抗 B - 血型 抗原的化学结构和生物特性 • 异物性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抗原 • 一定的理化性状 大分子胶体、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一定的物理性状 • 完整性 抗原决定簇 ——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 抗原决定簇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 一个多肽决定簇含 5~6个氨基酸残基;一个多糖决定簇含 5~7个单糖;一个核酸半抗原决定簇含 6~8个核苷酸。 • 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抗体 (Antibody) 抗体 (Ab):指由 B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主要表现为 B细胞的功能。 一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别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血清蛋白经电泳分离后,依次可以出现白蛋白、 α、 β、 γ球蛋白组分。 抗体存在于 γ球蛋白组分内,但也有少量抗体存在于 β球蛋白组分中。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1968年WHO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 Ig。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四肽链结构 所有 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 两条重链 ( H) 和两条轻链 ( L)。 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 (二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IgG 约占血清 Ig总量的 80%。 是唯一能够穿过 胎盘的 Ig。 IgG分子为单体,有四种亚类: IgG IgG IgG IgG4。 。高一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相关推荐
020全国一 31)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 A、 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2020年 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 _________
】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 、 染色单体数和 DNA分子数的关系及变化特点。 【 探规寻律 】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 染色单体数及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可总结如下表 (假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 (条 ) 2N 2N 2N 2N N N N 2N N
水的产生 B .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在下丘脑形成渴觉 C .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D .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解析 需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第三阶段有水的产生;下丘脑是调节人体内水平衡的中枢,但渴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氨基酸经脱水缩合作用生成多肽的过程中有水产生;衰老细胞最大的特点是代谢缓慢,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相对较少。 答案
物的净 光合作用量最高 D. 在 20℃ 与 30℃ 时, 有机物积累的速度相同 B 例 2下面甲图表示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 a~ f代表 O2或 CO2,乙图表示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可表示 O2的字母是 a、 c、 f,图中 c 也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 B.乙图中在 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①从屠宰场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 ②也可以借助 超声波探测仪 、 内窥镜 或 腹腔镜 等,直接从 活体动物的 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 对不同动物 ,采集卵母细胞的方法不同: 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 体外 经过 人工培养 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1)收集的方法 :假阴道法 ,手握法 和 电刺激 等 假阴道法适用于 大家畜或大型动物 手握法适用于 体型较小 , 易于控制的家畜 电刺激法多用于 野生
色 D. 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C ( 2020广东 7).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 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