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内容摘要:

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 15, 11—— 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 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 和家庭, —— 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 —— 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 —— 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 50, 50—— 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 (已经被划掉了 ),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 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 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 ?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她的名字下面是 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 —— 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 —— 哼,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 —— 订 牛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 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 ?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 (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小题。 ( 25 分) 坐拥书城为汉学 郑晋鸣 赵雨晨 北京时间 4月 10 日凌晨,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因病辞世,享年 105岁。 这位终身坐拥书城的 老人,毕生致力于研究汉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 20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宗师、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1910年,钱存训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世家。 1928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主修历史,副修图书馆学,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工作。 1937年,钱存训应北平图书馆邀请,担任南京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改派至北图上海办事处,保管北平南运的中文善本。 不久,上海租界安全也无保障,北图馆长袁同礼、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存沪善本移存美国,并摄制微卷以供流传。 1941 年珍珠港事件前夕,局势恶化,上海被严密封锁。 钱存训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躲过日军耳目,用两个月时间独自一人用手推车,分 10次将三万册善本悄悄送上开往美国的轮船。 次年 6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北平图书馆古籍全部运抵。 抗战胜利之后,钱存训受教育部委派拟赴华盛顿将这批善本接运回国,但因国内战争爆发,交通中断,未能成行。 1947 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祖国,这批善本成了他毕生无法释怀的牵挂。 这是钱存训晚年的遗憾。 1947 年起,钱存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进修,同 时在芝大东亚图书馆工作。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在芝大,钱存训用十年完成近十万册古籍编目的工作,还积极收藏当代资料,扩充馆藏,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下,芝大东亚图书馆成为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宝库。 “钱存训成名作《书于竹帛》也在此期间完成,该书对印刷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文译本仅 164页,著作虽薄,学问却不薄。 ”张志强说,“读完这本书,我愈发领悟到学问要做深做厚,专著要写薄写透的治学精神。 ” 出于对《书于竹帛》的欣赏,李约瑟邀请钱存训参与巨著《中国科 学技术史》的撰写。 钱存训欣然应邀,用 15年时间扎实研究中国书籍的演变史,用西方语言完成三十万字的《纸和印刷》,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 序言中李约瑟写道:“我们说服关于这一专题世界最著名的权威学者之一钱存训教授来完成书中这一部分的写作任务,从钱书中,读者可纵观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整个历史,在欧洲对此一无所知之时,它们已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世纪。 ” “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 ”这是钱存训的心声,几十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个冷门领域,钱存训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钻研,留下无数中国图 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扩大了汉学在海外的影响。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博士潘铭桑的记忆里,恩师做人做学问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了他一生。 “如要引用别人先提出的资料,先生都在注释中详细交代,绝不掠美,所以《纸和印刷》中有极为繁复的注释系统。 我的博士论文完成在这本书之前,先生也不吝引用。 ”潘铭桑说,先生一生以书为伴,他山高水远的风范,也如同一本底蕴深厚的文化大书。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曾在芝加哥大学度过五年求学生涯,也承蒙钱存训关爱,他的回忆录里字字句句饱含对钱存训大爱之情怀的敬重与感恩:“我在芝大读书时, 曾做过五次骨科手术。 其间,钱先生与师母给予我不啻亲人的呵护。 钱先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我上课,五年未曾间断。 ” 钱存训一生教导了 30 多位硕士和博士,并开办图书馆学的研修班,培养出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等图书馆学大家。 先生已逝,音容宛在。 钱存训走了,但他忠贞纯粹的人生永不落幕。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