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内容摘要:

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5 分)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 20年 (1957— 1977年 )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 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为 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 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 —— 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20世纪 60年代末和整个 70年代,美国经历三轮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减速、物价上涨。 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进行改革。 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基础上里根政府提出了《经济复兴法案》。 该法案可简要概括为 :“减缓和稳定货币供给”、“降低税率”、“缩减政府福利支出 ”和“减少政府干预”。 经过改革,美国经济于 1982年 12月走出危机,并持续增长 65个月,成为战后和平时期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通货膨胀 水平下降到 3%~ 4%的较低水平,失业率在 1988 年底回落到 %。 —— 摘编自朱太辉《美国里根政府改革的策略和战略值得借鉴》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及其不断深化的原因。 ( 9分) ( 2)(原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里根政府的政策和之前的不同之处。 综合材料一、二,归纳中美两国经济改革的相似之处。 ( 16分) 42.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分) 材料 部分国家 GDP总量占全球 GDP总量比例表(单位: %)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清朝(中华民国) 大英帝国 美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