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练习内容摘要:
用 D、散射作用 9. 一天中,近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B.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时 C.地面辐射强度最大时 D.大气辐射强度最大时 10. 关于北半球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中心为高气压 B、其中心有上升气流 C. 顺时针方向流动 D.地面水平气流呈辐射散状 11.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 A.亚热带反气旋 12. 一年中 ,能够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的气压带是 ( ) A.副极地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13. 台风在厦门东面登陆时 ,厦门的风向是 ( ) 14.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全球有三个高气压带和四个低气压带 B. 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 季风环流是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D. 大气环流分为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 15.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为( )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1下列四个日期中,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始自( ) A、 3 月 21 日前后 B、 6 月 22 日前后 C. 9 月 23 日前后 D、 12 月 22 前后 1我国多对流雨的时间为( ) A、夏季午后 B、夏季夜间 C、秋季夜间 D、春季中午 1赤道多雨带的降水多为(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1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多于郊区,是因为城市( ) A、植物少 B、水汽多 C、对流强 D、尘埃多 划分降水类型的依据是( ) A、降水强度不同 B、持续时间不同 C、气流成因不同 D、分布地区不同 2地球上降水最多的地带是( ) A、 赤道及其两侧 B、极地 C、温带 D、亚热带 2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 火烧寮,它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23.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 ) A.热带气旋 B、热带反气旋 C.低纬环流 D、热力环流 24.饱和空气是指( ) A.空气中水汽数量多 B、空气密度大 C.空气压强高 D.空气在一定温度下 ,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 25.下列词语属于天气要领的是( ) A.四季如春 B、长夏无冬 C.冬暖夏晾 D、狂风暴雨 26.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沙暴 B、狂风暴雨 C.连续性降水 D、晴朗干燥 ,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环流的影响 B、大气环流的影响 C.地面受热不均匀 D、海陆热容量和传热方式不同 28.在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是( ) A.气压低 C、到。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练习
相关推荐
④萧索: ⑤愕然: ⑥村氓: ⑦掩映: ⑧夕照: 二、阅读话段,回答问题 (一 ) 我躺着听船底 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吗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 )都有的。 四、阅读 (一)“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意怎么花就 怎么花,你管得着吗。 ” 啊哟哟,同志,何必那么生气。 我们并不是各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时候看见点着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 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道理,容易。 六、阅读 (一 )“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 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 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1下面哪一句话能概括本段大意。 a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
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减少 D 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增加 10. 如图 8 所示,直线 A 为电源的 U— I 图线,直线 B 为电阻 R 的 U— I图线,用该电源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和 电路的总功率分别是 ( ) A. 4 W、 8 W B. 2 W、 C. 4 W、
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 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大于 而小于 的小数只有一个。 ( ) 和 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 5厘米和 9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 )。 A. 13 厘米 B. 14 厘米 C. 15 厘米 用简便方法计算 76 99 是根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