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年山东省齐河县中学高二下语文期中模块检测试卷内容摘要:

C.群盗闻 而. 避焉 纤歌凝 而. 白云遏 D. 因. 退兵 守 城,不复敢出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以 下 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① 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 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③ 计口平分 ,同其丰俭 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 ⑤ 兵贵在速, …… 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 知事不济,遂从之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为尽孝心和解决家用不足,十四岁就勤力耕种,于秋天获得大丰收。 最终 “足充葬用 ”。 B.后高祖与吴明彻诚恳相交,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大势,高祖认为吴明彻精通兵法,博览群书,堪称英雄。 C.太建四年,吴明彻被任命为侍中、镇前将 军,率军十三余万北伐,在寿阳大败齐将皮景和,夺得辎重无数。 D.太建九年,吴明彻奉命北伐,并多次击溃敌军,后因军溃被俘。 不久因忧愤生病,死在长安.享年六十七岁。 第 Ⅱ 卷 (共 114分 ) 四、 (24分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乃白诸兄曰: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 ?”(5分 ) (2)诸将 咸 曰: “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5分 ) ,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别 滁 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②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 ① 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② 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 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1)这两首诗都用了 “常日醉 ”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4 分)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 欢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1) ,千金散尽还复来。 ( 2) 身无彩凤双飞翼,。 (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4 ) 溪云初起日沉阁,。 (5 )今宵酒醒何处,。 ( 6) 无可奈何花落去,。 五. ( 12 分) 16.将下列语 句依次填人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4 分 ) 生活中,我们的心不也正如这盛水的容器吗。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苦难和种种的不如意也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让你的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吧。 _____________。 ① 与人交往,真的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② 这样的人,才会真正的内心和谐 ③ 这样的人,才会走向人生的顶峰 ④ 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众人心目中可亲、可敬的知己 ⑤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心胸狭窄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⑥ 常言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17. 提取下面文段中的主要信息,用 原文中的词语组合成两个四字短语概括。 ( 4 分)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把外语列为必修,而且为了考试而考试。 在大学里,英语永远是必修课,而我们的语文,则是无所谓的,学的不好,或者干脆不学,反正丝毫不影响毕业,知道不知道名家名篇又如何,了解不了解历史又如何;在大学本科,你必须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否则你就拿不到学位证;职称外语,研究生外语,英语已经成为一道首要门槛,你的英语过不了,你的专业能力就是再好,也是没有资格参加这些考试的。 所以,很多享受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他们的中文水平实际上可能只是相当于高中。 他们精通电脑,可 是荒废了手写的书法艺术,写字漂亮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钻研外语,可是用自己的母语却分明笨拙.大学生投递的求职信,甚至会有错别字,甚至文理不通。 语言本来是用于表达、交流的,我们却把它当成了考试工具。 外语只是专业的一种,只是技能的一种,没有必要把它抬高到如此显贵位置,人人必学,比我们的母语俨然重要了百倍千倍。 我们是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但是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从此轻薄了我们五千年文化的语言结晶,让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母语走向衰落。 18.仿照下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两组句子。 ( 4 分)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 ; ,。 六 、现代文阅读 (18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22 题。 吴牛喘月 包光潜 ① 李白少有《丁都护歌》这样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诗歌,偶尔读之,震撼不已。 他的高超的诗歌艺术令人折服。 .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写时写地不直截了当 ,而 “未成曲调先有情 ”。 你想想看,就连能够吃苦耐劳的老牛见到月亮都疑是太阳,条件反射,对酷暑心有余悸,足以说明吴地的炎热,纤夫拖船的辛苦 ! ② 牛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类的思想意识里,形成了思维定势。 鲁迅先生的 “俯首甘为孺子牛 ”激励后人学习老牛的奉献精神。 吃的是草,挤出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