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内容摘要:
化,分子本身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答案: D 7 . ( 2020 福州 ) 下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间有间隔 C . 分子不断运动 D .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解析: 此题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在混合过程中有些分子占据了分子之间的间隔。 答案: B 8 . ( 2020 湛江 ) 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 , 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 其中的 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 ) A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 .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解析: 此题考查分子的性质。 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分子运动到了浅色衣服中。 答案: A 9 . ( 2020 上海 ) “ 黑火药 ”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它由硝酸钾 、 硫磺 、 木炭组成 ,属于 ( ) A . 纯净物 B . 化合物 C . 氧化物 D . 混合物 解析: 黑火药是由硝酸钾、木炭、硫磺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 D 10 . ( 20 10 重 庆 )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 , 臭氧 ( O 3 ) 属于 ( ) A . 单质 B . 化合物 C . 氧化物 D . 混合物 解析: 根据臭氧的化学式可知,其组成中只有一种元素,因此,臭氧属于单质。 答案: A 11 . ( 2020 上海 ) 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 “ ● ” 代表氧原子。 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 A. B. C. D. 解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由题中图示可知,只有 C 表示的是氧化物分子。 答案: C 12 . ( 20 10 北京 )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 . 质子数不同 B . 电子数不同 C . 中子数不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析: 此题考查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答案为A。 答案: A 13 . ( 2 01 0 重庆 ) 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 , 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 氚是氢元 素的一种原子 , 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 A . 1 B . 2 C . 3 D . 4 解析: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 决定的。 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因此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均为 1。 答案: A 14 . ( 2020 长沙 ) 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粒子属于 ( ) A . 金属元素的原子 B .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C . 阳离子 D . 阴离子 解析: 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少于 4 ,由此可推断出该粒子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 答案: A 15 . ( 2020 昆明 ) 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解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因而 ①②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 A 16 . ( 2020 福州 ) 从 下 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 , 所获取信息 不正确. . .的是 ( ) A .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 .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 .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 . ① 表示阴离子 , ② 表示原子 解析: 此题考查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类元素,图示两种结。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相关推荐
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CuSO4 中考链接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 CuSO4 、 NaCl 、 Na2CO3 、 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经实验得到下表,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② 加试剂进行操作 ③ 观现象得结论 即:鉴别步骤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限用一种试剂型 例题 1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物质的变化 根据得失氧分 根据热量的变化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又叫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按照组成分 氧化物 酸 碱 盐 按照是否含碳 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混合物 空气 溶液 矿石 合金 概念
不分层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 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 2~ 3mL水,再滴入几滴植物油;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 静置,观察现象; 清洗,观察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到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和洗涤剂 分层 分层 浑浊 浑浊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思考: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等也可做溶剂; (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 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 4)溶液并非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 5)如果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应辨别溶质是什么物质。 实验:将少量蔗糖放在水中搅拌 实验现象:
淀消失: Ag2O+ 2HNO3= 2AgNO3+ H2O back [思考] 如何在一份试样中通过连续实验进行成分检验。 back 样品溶液 向溶液中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样品中含有 结论 结论 结论 样品中含有 样品中含有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变红 Ba(NO3)2溶液 过量 Na2CO3 无色酚酞 过量稀硝酸和 AgNO3 NaOH 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