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内容摘要:

M +1 H +8 O +12 Mg H、 O、 Mg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为了 形象 地 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15 第 1层 第 2层 第 3层 K层 L层 M层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核电荷数 2 8 5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是 2个) ;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个电子 ;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电子。 ①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 即由能量 低 高 练习:画出 1 17 、 35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对于第 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 n1层的相同;当它 作为次外层,则其容纳的电子数比 n+1层上电子数最多能多 10个,则第 n层为( ) A、 L层 B、 M层 C、 N层 D、任意层 B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 ) ( 1) 稳定结构 : 即最外层为 8电子的结构( K层为 2个) 特点: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如 He、 Ne、 Ar等) ( 2) 不稳定结构 : (如, 失去: Na、 Mg、 Al 得到: F、 O、 Cl) 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 4时,容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 ≧ 4时,容易得到电子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