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单元内容摘要:
____,丁文 的体裁是 ____________( 2分)。 丙、丁两文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各是什么。 请用横线在文中分别标出( 6分)。 对丙、丁两文所表达的共同点归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 ( 2分) A、 人类智慧和知识可以从图书中获取。 B、 人类智慧和知识必须用金钱才可换取。 C、 人类智慧和知识只能从图书中获得。 D、 人类智慧和知识只有从生活中才可获得。 丙、丁两文都举了事例。 对丙文来说,所举事例起了 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对丁文来说,所举事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 用。 ( 6分)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用了 _________这种表达方式。 ( 2分) 丙文首段属于 ________句式( 2分) 四、片断作文(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兴华中学初一( 2)班学生王刚参加全校的书法比赛,获得了一件奖品 —— 一支金属笔套蓝色塑料笔杆的钢笔,笔杆上还刻有“书法比赛留念”字样,他非常喜爱,一直带在身边。 不料 4 月 10 日下午在操场上完体育课后,发现钢笔丢了,他很难过。 同学李明建议他写一则启事,贴在校门口的告示栏里,有人捡到的话,就会交给他。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 4页(共 8 页)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代王刚拟一则“寻物启事” 要求格式正确,内容恰当,语言简明。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 5页(共 8 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作文目标达成训练 第Ⅱ卷( 50分) 五、作文( 50分) (一)训练重点: 写广播稿和书信 (二)作文目标: 广播稿: 恰当选用有关“案例”,有理有据; 中心要突出,观点要明朗,要有分析,使人信服。 书信: 紧扣中心,有条有理; 书信格式要正确。 (三)作文指导: 广播稿 学校或社会的某些单位、团体经常以广播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教育,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要求人们规范自己的言行。 广播稿和讲话稿相似。 在广播中,为了节省时间,集中地、有条理地把话讲好,收到好 的效果,不至于把话讲错,有必要在事前写个稿子。 写广播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考虑听讲者是什么人,是对什么人而讲,怎样讲才有说服力,容易使人接受。 (二)要有针对性。 要吃透两头,即了解领导意图和听讲者的思想实际,以便掌握该讲什么和不该讲什么,做到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三)一篇讲话应当有一个主题,不可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单元
相关推荐
B、巴尔扎克、鲁迅的成就。 C、爱迪生、鲁迅和巴尔扎克的成就。 文中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事例的排列顺序中,不能把鲁迅调到第一位的原因是 ( 2分) 本段的论据有:( 2分) A、道理论据是。 B、事实论据是。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20分) 丙( 10分) ① 有多少心灵在这个时代被抛至万丈深渊呢。 面对众多在挣扎在碰撞的人,真还得进一言:学会适应。 ②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
last night. A. heared…sing B. heared…singing C. heard…sing D. heard…singing 四、按括号内的要求改写句子。 36. I didn’t move to England because I like living in China.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 ______ you _______ to England?
6 用简短的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7 .文段中写景的作用是。 (二) 廿二日天 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若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________________ 1文中能概括本次战斗的特点并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1分) 1文中最后一句突出表现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20分) 丙( 10分) 下面是《中国教育报》的一则新闻报道,读后回答问题。 本报讯(记者鲍道苏)① 4月 24日下午,在春光明媚的清华园里
翻译: ⑶ 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翻译: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40分) 阅读《为学》选段做6~11题。 ( 20 分) 吾资之 昏. ,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 倍. 人也;吾 材. 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 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 敏之用,岂有常哉。 ⒍解释语段中的加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