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纸审查要点内容摘要:
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⑵ 所采用软件的计算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工程实际。 ⑶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是否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⑷ 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结构构件及节点 ⑴ 结构构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第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第 、规程有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 ⑵ 结构连接节点及变截面悬臂构件各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 结构设计总说明 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做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待。 审查内容一般包括: ⑴ 建筑结构类型及概况,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 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 ⑵ 设计 177。 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深度等描述是否正确,相应的处理措施是否落实。 ⑶ 设计荷载,包括规范未做出具体规定的荷载均应注明使用荷载的标准值。 ⑷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选用、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 ⑸ 受 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及标准图选用。 ⑹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钢结构防火、防腐蚀及施工安装要求等。 ⑺ 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 地基和基础 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 ⑴ 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⑵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检测及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⑶ 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 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检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⑷ 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 ⑸ 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 ⑹ 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否符合 GB500112020第。 地基和基础设计 ⑴ 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 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的荷载控制。 ⑵ 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 ⑶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根据 JGJ9494第 阻力。 ⑷ 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 GB500072020第 ~。 ⑸ 地基承载力及 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 ⑹ 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局部受压验算,见 GB50072020第 、 、 、 ~。 ⑺ 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⑻ 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第。 ⑼ 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 隔墙是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 混凝土结构 结构布置 ⑴ 房屋结构的高度是否在规范、规程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以内;超限高层建筑(适用最大高度超限、适用结构类型超限及体型规则性超限的建筑)是否执行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 ⑵ 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抗侧力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对称;对平面不规则的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不应釆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 方案。 ⑶ 结构竖向高宽比控制、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及载面尺寸、结构材料强度等级变化是否合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竖向局部水平外伸或内缩及出屋面的小屋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 ⑷ 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主楼与裙房间不设缝时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并采取了有效措施。 ⑸ 转换层结构选型是否合理,转换层结构上下层楼板及抗侧力构件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加强。 ⑹ 建筑及设备专业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开角窗 及设备在梁上开洞等,是否已采取可靠措施。 ⑺ 房屋局部采用小型钢网架、钢桁架、钢雨蓬等钢结构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及施工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⑻ 填充墙、女儿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是否安全可靠。 ⑼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抗震设计时,高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⑽ 框架及框架 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 震设计时,框架 剪力墙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⑾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其设计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JGJ32020第。 ⑿ 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 JGJ32020第。 ⒀ 框架 —— 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 ⒁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布置、抗震措施是否符合 JGJ32020第 10章的有关规定。 结构计算 ⑴ 结构平面简图和荷载平面简图是否正确。 ⑵ 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计算原则是否符合规范 GB500112020第。 ⑶ 需进行时程分析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否提供了相关资料,地震波和加速度有效峰值等计算参数的取值是否正确。 ⑷ 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验算及加强措施是否正确及有效。 ⑸ 转换层上下部结构和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和所采用的软件是否正确;转换层上下层结构侧向刚度比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规定;转换层结构(框支梁、柱、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楼板)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⑹ 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结构计算总信息参数输入是否正确,自振周期、振型、层侧向刚度比、带转换层结构 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等是否在工程设计的正常范围内并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层间弹性位移(含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首层墙、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断面变化处的墙、柱轴压比、柱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抗震设计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施工图纸审查要点
相关推荐
磕稠稽慢爷伎涨缸淑援蝇帧抢藕汹峻妥祁居课坠骑哪济缉丹碟 前缘 —— 翼型的最前端。 无人机培训教材 24中国无人机技术网第一章 飞行原理本章介绍一些基本物理观念,在此只能点到为止,如果你在学校已上过了或没兴趣学,请跳过这一章直接往下看。 第一节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即物体移动的快慢及方向,我们常用的单位是每秒多少公尺﹝公尺 /秒﹞
间的沟通、领导与个人之间的沟通等等都依赖于有效的沟通平台,依赖于团队协作,所以 ”团队、沟通、协作 ”应是 ***部永恒 的主题。 管理成功的主要表现是:客户满意、领导满意、员工满意。 制度、政策的落实,一是需要切合实际,二是需要简便易行,三是与绩效挂钩。 三、主要不足: 缺乏整体管理意识,为领导分忧不够。 在分公司监管、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上没有提出建设性意见。
目总工 高级工程师 技术方案 武垚强 男 副经理兼安全总监 高级工程师 安全生产 沙会策 男 架子队 队长 工程师 施工现场负责 卫平 男 工程部长 工程师 方案执行 续富庄 男 安全环保部长 工程师 安全监督 滑国强 男 物资部长 助理工程师 材料保障 李 煜 男 设备部长 工程师 设备管理 李锐元 男 技术主管 工程师 现场技术指导 王锐锋 男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旁站监督 赵敏 男 质检员
火,清理周围易燃物,各项措施落实后再动工。 3. 整个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木工棚内刨花、锯末随时处理,废料清运到指定地点。 4. 建筑物内不准随 意堆放物料,不准随意在内居住。 油类、气类等易燃物,下班时带出,放回库房。 5. 乙炔瓶与氧气瓶必须分开保管,使用时两瓶间距不得小于 5m,两瓶与用火点使用间距不得小于 l0m。 6. 外墙脚手架必须在每层配备相应数量的 干粉灭火器。 7.
玻璃伴板的制作必须在有围护的车间内进行。 由于玻璃与铝框表结的固化期较长,需占用大面积的固化仓。 固化仓主要结构暖和 方钢管做支架,每隔 60mm 做一层 L38 角铝搁架,仓的全高1500mm,可放置 24 块幕墙板块,支架的横向在 700~1200 之间,纵向在 1100~2200 之间都可伸缩调整上悬窗的组合。 4. 4 玻璃板块安装 ( 1)板块固化期满后,即可进入现场安装
和谐有序、安全为先、科学组织、优质便捷的春运总目 标。 strong篇五: 2020年春运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春运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春运工作总结范文小编寄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 年春运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春运自 1 月 25 日开始,于 3月 5日结束。 据初步统计,春运 40 天,全司共运送旅客 167365 人次,同比增长 5,开行班次 12081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