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内容摘要:
知识说明(“说明”是题型,也是回答的内容)。 我们知道战争性质分正义和非正义(侵略和反侵略),战争的性质从战争的目的去说明,所以对法国来说当时是保卫国家,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抵御普、奥联军进攻的正义(反侵略)的战争。 材料二 在 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 …… 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2)概括材料二 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其产生的 欧洲国际关系 背景。 ( 12分) 第 2小题,第一问回答 狭隘民族主义的 (主体)的内容,角度从材料二中找,读材料得到:第一句只考虑本国(民族)的利益(即感情、财富),不顾别人,第二句对其它国家(民族)仇视痛恨(杀气腾腾),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要注意是概括归纳,不要照搬照抄原文。 第二问回答产生的背景,条件限制是时间 20世纪初(隐见于材料二),空间是欧洲,角度是结合所学知识(教材)和欧洲国际关系,通过回忆一战及背景就可以得出。 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 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 4分) 第 3小题,回答民族主义的目标,根据材料三回答(角度),再读材料三,原文就是“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即独立、富强、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 ,简要 评价 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10分 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 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 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 在 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高三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
相关推荐
宋朝 明清 都江堰 都江堰 造福千秋 ◆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 李冰父子 时期 工程或工具 战国 都江堰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漕运、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筒车 高转筒车 时期 工程或工具 战国 都江堰 汉朝 漕运、白渠、龙首渠 曹魏 翻车 唐朝 筒车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组 分 讨 论
贾、技巧之人。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 《 商君书 》 二、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 表现: 原因(目的): 保护小农经济 (直接原因) 维护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 明清以前:利大于弊。 有利于农业发展 ,巩固统治 明清时期 : 弊大于利 , 阻碍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 战国:商鞅变法 首倡 西汉: 抑制富商大贾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含义 : ① 海禁政策 :
完成滦河大桥,崭露头角 修建京张铁路,树立国人信心 —— 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 新式气压沉箱法 —— 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外国工程师称其为 “ 不可能的奇迹 ” 周恩来赞誉其为 “ 中国人的光荣 ” —— “ 人 ” 字形路线 ,直井施工法 “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三、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 —— 晚年 清末支持保路运动
20世纪 50年代后 ,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②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 电车 轮船 飞机。 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24年 上海 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在 洋务运动 的推动下,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 发端。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 20世纪 20年代初。 ③建国后,交通工具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