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正四价硫的化合物内容摘要:

灰水变浑浊 , 而SO 2 区别于 CO 2 的性质是其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 , 能使品红溶液 、溴水等褪色。 在除去 SO 2 后用澄清石灰水即可检验 CO 2 的存在。 例 1 方案甲不严密,可使 K Mn O 4 (H+) 溶液褪色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 SO 2 ;方案乙不严密,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一定是 SO 2 ;方案丙严密,足量的品红既可以用来检验 SO 2 ,又可将 SO 2 全部吸收,避免对检验 CO 2 造成干扰 第 21讲 │ 要点探究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 21 - 1 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 图 21 - 1 ( 1 ) 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 , 加热试管 ,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冷却后恢复红色 , 则原溶液可能是 __ __ ____ __ __ __ _ ______ ___ 溶液 ; 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__ ____ __ ___ _。 ( 2 )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 , 加热试管 , 溶液变为红色 , 冷却后恢复无色 , 则此溶液可能是 __ ____ 溶液 ; 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__ ____ __ ____ _。 第 21讲 │ 要点探究 变 式题 ( 1 ) 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 NH3 逸出 , 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 2 ) 溶有 SO 2 的品红 SO 2 与品红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 , 受热恢复原色 [ 解析 ] 题设情境有三大特点: ① 反应装置由常见的 “ 开放型 ” 到了 “ 封闭型 ” ; ② 溶液颜色由常见的 “ 静态稳定型 ” 到了 “ 动态变化型 ” ; ③ 溶液成分由常见的 “ 单一溶质型 ” 到了 “ 多种溶质型 ”。 根据这些情境特点,进行思维发散。 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试管口上套有气球,说明加热时溶液中会有气体逸出,则使 “ 红色溶液 ” 的范围缩小 —— 溶有酸性气体的石蕊溶液或溶有碱性气体的酚酞溶液,而前者加热后,红色变为紫色,不符合 “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 的条件,结论只有稀氨水和酚酞。 由无色溶液 ―― →加热气体+溶液变红 ―― →冷却气体+溶液无色,联想无色溶液虽多,但加热后放出气体且溶液变红的不多,又冷却后该气体可使红色溶液褪色—— 显然该气体有漂白作用,并是一可逆过程,符合条件的无色溶液只能是 SO2漂白过的品红溶液。 第 21讲 │ 要点探究 【知识小结】 溶液的组成 加热后的现象 分析 稀氨水和酚酞溶液 红色变浅 氨气逸出后,溶液中 c (OH-)下降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红色变浅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 c (O H-) 降低 滴有石蕊的CO2( 或 SO2) 溶液 红色变紫色 ( 不变浅 ) 气体逸出后, c (H+) 降低 滴有甲基橙的CO2( 或 SO2) 溶液 红色变橙色或黄色 气体逸出后, c (H+) 降低 滴有酚酞的Na2CO3( 或NaHC O3) 溶液 红色变深 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pH增大 第 21讲 │ 要点探究 溶液的组成 加热后的现象 分析 滴有石蕊的氯化铵溶液 红色变深 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pH减小 滴有石蕊的硫酸溶液 红色,无变化 稳定的强酸溶液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红色,无变化 稳定的强碱溶液 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 无色变红色 SO2漂白不稳定,受热恢复原色 第 21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有关正四价硫化合物性质的考查 正四价硫的化合物包括 SO2和 SO2- HSO-3盐。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 S 元素为中间价态,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以还原性为主。 它们与卤素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过氧化钠、过氧化氢、Fe3+等氧化剂都能反应。 SO2+ Br2+ 2H2O = H2SO4+ 2HBr SO2-3+ Br2+ H2O = SO2-4+ 2B r-+ 2H+ HSO-3+ Br2+ H2O = SO2-4+ 2Br-+ 3H+ 5S O2+ 2M n O-4+ 2H2O = 5S O2-4+ 2M n2++ 4H+ 第 21讲 │ 要点探究 5S O2-3+ 2M n O-4+ 6H+= 5SO2-4+ 2M n2++ 3H2O 5HSO-3+ 2MnO-4+ H+= 5SO2-4+ 2M n2++ 3H2O SO2+ Na2O2= Na2SO4 SO2+ H2O2= H2SO4 SO2+ 2F e3++ 2H2O = 4H++ SO2-4+ 2F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