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摘要:
日 关 系 18世纪晚期,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彻底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 一战前后:一战后期,美国为捞取战利品而参加战争;战后美国推出 “ 十四点原则 ” ,企图控制欧洲,但由于英法的抵制为达到目的 三四十年代: 30年代,美国推行 “ 中立 ” 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二战中,美国与欧洲大国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 二战后: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等,从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 70年代西欧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90年代以来,美欧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 美 欧 关 系 主要国家的重要对外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美国的 “ 金元外交 ”“ 中立 ” 政策、在中国问题上的门户开放政策、扶蒋反共政策,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主义等 日本的大陆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含义:大陆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实施 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 —— 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 —— 联合抗德(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 —— 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并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 —— 纵德反苏( 20世纪 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 英国能够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实力决定: 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海上霸权,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处于 “ 世界工厂 ” 的地位。 国家利益决定 :英。高三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相关推荐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曹操 《 蒿里行 》 ) 上述两诗反映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反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惨象 3.“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 ” (罗贯中 《 三国演义 》 开卷词 ),此观点是否正确。 并进行评价。 此句反映中国历史上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中国历史上国家几经分合,“久分必合”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主流
开肆三万室”。 高考例 6 2020年北京文综 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 1)从图中可以获取的表面信息: 第二,与 p7《 葡萄牙、西班牙海外殖民活动示意图 》 对比,他们开辟的新航路与两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主要区域 有何内在联系。 ( 2)深层信息: 第一,西班牙、葡萄牙 分别支持 了哪些探险家的航行。 例 1 观察 p6《
中共分别采取什么方针 ?为什么 ?你有什么认识 ? 思考 : 答案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蒋有抗日的可能;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的迫切任务; 张、杨也是为逼蒋抗日;亲日派力图致蒋于死地,扩大内战,有利于日本侵略。 皖南事变坚决回击。 原因: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是主要矛盾还是民族矛盾; 国际英美苏都不希望国共合作破裂;
去中和,写出发生的反应。 Mg(OH)2 +2HCl= MgCl2+H2O 三、镁的性质 观察镁,根据金属的通性你能说出镁的 哪些物理性质。 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密度小,电和热的良导体 合金特性: 硬度、强度大 推测镁单质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可以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 〖 实验 1〗 镁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泡,且放出热量,试管内壁温度升高 结论:
2Fe2+ + Cu2+)( )。 mol∙L−1 mol∙L−1 mol∙L−1 mol∙L−1 启迪归纳: 解此类题若用常规方法较繁琐,而运用守恒法解题,则非常简捷。 其中,运用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是解答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题目的一种常用有效方法。 考点五:铁和盐溶液的反应 考点六: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3Fe + 4H2O(气 ) === Fe3O4 + 4H2 高温 初中学过得氢气还原 Fe3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