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专项训练一内容摘要:

D 例 9: 欲除去 Cu中混有的 CuO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欲除去CO中 CO2最简单 的方法是 A.将 H2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B.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 H2SO4过滤 C.让混合物中通过灼热的 C层 D.将混合物通过足量石灰水 分析: 除杂质要遵循三条原则,不留、不变,好分。 不留是指要把杂质除净,不变要求有效成分不参与反应,好分是指实验操作要简单。 除杂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消除法,二是转化法。 消除法是指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进入溶液,如 CO中混有 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使 CO2与 Ca(OH)2作用生成 CaCO3,而留在溶液中,再如 HCl 中混有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浓 H2SO4干燥,从而得到干燥 HCl 气。 转化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转变为有效物质,如 Cu混有 CuO,可将 H2通过灼热的 CuO使 CuO变为 Cu,再如, FeSO4中混有 CuSO4,可在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使 CuSO4变为 FeSO4。 方法简便,要考虑溶液间反应比气体间置换反应更充分,更容易进行。 答案: B , D 例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 HNO3后沉淀消失,并有气体生成,再加入 AgNO3时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 MgCl2和 Na2CO3 B. FeCl3和 NaOH C. Na2SO4和 Ba(NO3)2 D. Na2CO3和 Ba(OH)2 分析 :需要掌握物质的颜色有: Ba2+, Ag+, Mg2+与阴离子结合形成的沉淀为白色 BaSO AgCl 为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 HNO3 BaCO Ag2CO MgCO CaCO3等均为白色沉淀且溶于稀 HNO3,产生无色气体。 此题根据题意依次确定答案,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否定 B,加入稀 HNO3沉淀消失,生成无色气体,说 明是碳酸盐,否定 C组,再加 AgNO3又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Cl-。 答案 : A。 例 11 要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使用哪组物质进行实验(盐均为溶液) A. Cu、 Zn、 AgNO3 B. Zn、 Ag、 CuSO4 C. Cu、 ZnSO AgNO3 D. Zn、 CuSO AgNO3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三种金属活动性为 ZnCuAg。 利用活泼金属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性质,可以选择两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进行鉴定(即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盐溶液和另外 两种金属)。 操作时分别将两种金属插入 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出现一层红色金属铜,证明锌比铜活泼,银的表面无现象,证明银不能把铜置换出来,不如铜活泼。 同时也可选用两种盐溶液和一种金属(即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和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 操作时分别将金属铜插入 ZnSO4溶液和 AgNO3溶液中,插入 AgNO3溶液中的铜,表面析出银白色金属银,而插入 ZnSO4溶液中的铜无现象,也可证明铜不如锌活泼而强于银。 答案 : B、 C 例 12 现有 NaNO AgNO HCl、 Na2CO NaCl、 Ca(NO3)2六种溶液,为 确定每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号为 A、 B、 C、 D、 E、 F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现象如下图。 A B C D E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 1)由实验现象确定物质化学式 A D E F ( 2)为了确定 B、 C物质各是什么,可进行如下实验:从上述已知溶液中选 作为鉴别试剂。 将其分别加入 B、 C溶液中,若 B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C溶液中无现象,则 B、 C的化学式分别为 B C。 分析 :此题意 在考察酸碱盐的性质,利用它们彼此反应的特征来进行物质的推断。 可以根据已知所给的条件,判断这六个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 此题可以从反应现象最多的物质入手, A与 B、 C、 D、 E反应时除 E无现象外其余三个都出现沉淀。 可推出 A为 AgNO3, E为 NaNO3或 Ca(NO3)2。 由于 E与其它物质混合均无现象,可确定 E为 NaNO3而 F为 Ca(NO3)2。 D物质与 B、C混合无现象,可确定 D为 NaCl。 B、 C两物质遇 AgNO3都产生白色沉淀,仅凭此现象很难判断,必须引入 新试剂 Ca(NO3)2。 Ca(NO3)2与 Na2CO3作用生成白色沉淀 CaCO3,与 AgNO3不反应而无现象。 答案 : A. AgNO3 D. NaCl E. NaNO3 F. Ca(NO3)2 ( 1) Ca(NO3)2( 2) B. Na2CO3 C. HCl 例 13 在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 ( 1)若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时,有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