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内容摘要:
4 本文写景的观察角度是( 2分) ( 3分) ①远方的帆影沉醉了 ____ ②泊在石岸边的几只渔船扬起了几束飘带似的乳白色炊烟 ____ ③天水相粘的边际隐约着一道山脉似的长长黛影 ____ 6.简要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 7. 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2分) 初二语文第 5页(共 8 页) ※【乙】竹( 18分) ①竹非 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 ②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录》这部书,现已公认为也是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③我国有毛竹、苦竹、四方竹、管竹及麻竹。 孝顺竹六个属共 250 余种。 ④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 a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 行各方面均少不了。 b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 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 C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 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使做了支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 不料,等他挨近佛身用那支作尺的竹杖量时。 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 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 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 ‘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 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 值得我们珍视。 1.“敲竹杠”这个词现在一般是指 ,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是。 ( 2分) 2.“听说释枷佛身长一丈六”,句中加点词“听说”和后面的 一词相照应。 ( 2分) 3.“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 2分) 4.第一自然段的语序排列不够正确,请重新调整。 正确的顺序应是:(只 要写序号)( )~( )~( )~( ) ( 2分) 5.“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的经验是:( 2分) 6.引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在段中的作用是。 ( 4分) 初二语文第 6页(共 8 页) 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除了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 表达方式,其用意是。 ( 2分) 8.文中转述了玄奘法师讲的神话故事,这是为了证实( )。 ( 2分) A.佛法无边 B.释伽佛身长一丈六 C.印度也产竹 D.释伽佛身长远远不止一丈六 四、作文( 70分) ※小作文( 20分) 请。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初二英语听力录音材料
ld take a bus. W: But waiting for the bus takes a lot of time. I’d like to borrow a bike. Q: How would the woman go to the Beijing Wildlife Park? 9. W: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bus stop? M:
初二英语外研下module1测试题
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your pilot speaking. I hope you are enjoying your flight to Milan this morning. Now we are passing over the nice city of Geneva, in the west of Switzerland. If you are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 9 分) 摆渡老人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位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时,肚子饿得直叫的我 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