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试题内容摘要:

语言概括其内容。 (4 分 ) 注: 2020年增长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数字 16.《醉翁亭记》一文中“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请就“太守醉”与现阶段 所倡导的“禁酒令”,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 二、阅读理解 (40 分 ) (一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 .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欤。 向 .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 . 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 已 .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8 分 )。 (4 分 ) ⑴蹴 ⑵向 ⑶得 ⑷已 “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2 分 )( ) 《鱼我所欲也》,文章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2 段除了举例论证,还以对比方式指出有些人为私利而抛弃原则, 接受万钟俸禄,这就是失其本心。 D.“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句话归纳了本段内容,这里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 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语文试题 第 5 页 (二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 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都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 固,甚至活的木乃伊 —— 虽然还 活 . 着,但早已 死 . 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 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14 分 ) “活”和“死”各指什么。 (2 分 )。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 分 ) ,运用这种写法的作用 是 (3 分 ) ,举出一位如文中所说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 一样”的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