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766—内容摘要:

缸应具有承受剪切载荷的机构,而不能依靠安装紧固件承受。 安装紧固件足以承受倾覆力矩。 6. 2, 2. 3 找正 安装面的设计应能防止安装时液压缸变形。 应以可避免工作期间的意外横向 载荷的方式安装液压缸。 6. 2. 3 缓冲装置和减速装置 当使用内置缓冲器时,液压缸末端挡块的设计应考虑负载减速的影响。 6. 2. 4 行程末端挡块 如果行程长度由外部行程末端挡块确定,应提供锁定该可调末端挡块的手段。 6. 2. 5 活塞行程 活塞的行程应始终大于或等于它的标称行程。 6. 2. 6 活塞杆 应选择活塞杆的材料和表面处理,使磨损、腐蚀和可预见的冲击损坏减至最低程度。 应保护活塞杆免受压凹、刮伤和腐蚀等可预见的损坏。 可以设置防护 罩。 为了装配,带有外螺纹或内螺纹端头的活塞杆上,应设置适合标准扳手的平面。 当活塞杆太小以致无法设置规定平面的情况下,可以省去。 6. 2. 7 维修 活塞杆密封件、密封组件和其他减磨件应易于更换。 6. 2. 8 单作用液压缸 , 单作用活塞式液压缸应设计放气口,并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避免排出的油液喷射对人员造对成危险。 6. 2. 9 更换 整体式液压缸是不合需要的,但当其被采用时,可能磨损的部件宜是可更换的。 6. 2. 10 排气 6. 2. 10. 1 油 口设置 只要可能,安装液压缸时应使油口位于最高位置。 6. 2. 10. 2 放气阀 安装液压缸应使它们能自动放气,或设置易于接近的外部放气阀。 6. 3 充气式蓄能器 6. 3. 1 标识 无法设置规定平面的情况下,可以省去。 6. 2. 7 维修 活塞杆密封件、密封组件和其他减磨件应易于更换。 6. 2. 8 单作用液压缸 , 单作用活塞式液压缸应设计放气口,并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避免排出的油液喷射对人员造对成危险。 6. 2. 9 更换 整体式液压缸是不合需要 的,但当其被采用时,可能磨损的部件宜是可更换的。 6. 2. 10 排气 6. 2. 10. 1 油口设置 只要可能,安装液压缸时应使油口位于最高位置。 6. 2. 10. 2 放气阀 安装液压缸应使它们能自动放气,或设置易于接近的外部放气阀。 6. 3 充气式蓄能器 6. 3. 1 标识 除 5. 2. 1 的要求之外,下列标识应永久地标记在蓄能器上: a)制造年份; b)壳体总容积,以升 (L)为单位; c)制造商的系列号或批号; d)允许的温度 范围,以摄氏度 (C)为单位。 在蓄能器上或在蓄能器的标牌上应给出下列标识: —— “警告一压力容器,拆卸前排出油液”; —— 额定充气压力; —— “仅用„„作为充气介质” (例如氮气 )。 6. 3. 2 对带有充气式蓄能器的液压系统的要求 带有充气式蓄能器的液压系统在关机时,应自动卸掉蓄能器的油液压力或可靠地隔离蓄能器。 在机器关机后仍需要压力的特殊情况下,上述要求不必满足。 充气式蓄能器和任何配套的受压部件,应在压力、温度和环境条件的额定范 围内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防止在气体侧超压的保护装置。 带有充气蓄能器的液压系统应有警告标签,标明“警告一系统包含蓄能器。 维修前,要使系统减压”。 同样的内容应标注在回路图上。 如果设计要求充气式蓄能器在系统关机时隔离油压,那么应在蓄能器上或其附近的明显之处,注明安全保养的完整资料。 6. 3. 3 安装 6. 3. 3. 1 安装位置 如果在充气式蓄能器系统中的元件或管接头损坏会引起危险,那么应对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充气式蓄能器应依据蓄能器供应商的说明书安装,并应便于接近 和维修。 6. 3. 3. 2 支撑 充气式蓄能器和任何配套的受压元件,应依据该蓄能器供应商的说明书加以支撑。 6. 3. 3. 3 未经认可的改动 禁止利用加工、焊接或任何其他手段改动充气式蓄能器。 6. 3. 4 维修 6. 3. 4. 1 充气 充气式蓄能器很可能需要的主要日常保养,是检查或调整充气压力。 蓄能器充气应仅使用供应商推荐的装置和程序。 充气气体应是氮气或其他适用的气体。 压力检查应采用该蓄能器供应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并应注意不能超过该蓄能器的额定压力。 在任何检查或调整之后,不 应有气体泄漏。 6. 3. 4. 2 从系统中拆除 为了维修而拆下蓄能器之前,该蓄能器中的油压应被降低至零 (减压状态 )。 6. 3. 4. 3 充气式蓄能器的维修资料 维修、大修和 (或 )更换零部件,仅应由适当的专业人员按照书面的维修程序并使用被证明是按现行的设计规范制造的零件和材料来进行。 在开始拆开充气式蓄能器之前,液体侧和气体侧应完全释压。 6, 3. 5 输出流量 充气式蓄能器的输出流量应与其预期的工作要求有关,但不应超过制造商规定的额定值。 7 液压阀 7, 1 选择 液压阀的 类型选择,应考虑正确的功能、密封性和抗御可预见的机械和环境影响的能力。 推荐尽量采用板式安装阀和 (或 )插装阀。 7, 2 安装 7, 2. 1 一般要求 安装阀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a)独立于配套的液压管路或接头; b)拆卸、修理或调整用的通道; c)重力、冲击和振动对阀的影响; d)操作扳手和 (或 )接近螺栓及连接电气所需的足够空间; e)确保阀不致错误安装的措施; f)位置尽量接近其控制的执行器; g)安装时不会被操作装置损坏。 7. 2. 2 管式安装阀 管式安装阀的连接应采用,符合 ISO 6149— 1 的油口或符合 ISO 6162 或 ISO 6164 的四螺栓法兰接头。 7. 2. 3 板式安装阀 对板式安装阀宜采取措施,以保证: a)对渗漏的阀或阀操作装置的检测; b)消除背压有害影响; c)为了使用防护导管,在相邻的阀之间留适当的间隔; d)油路块或底板的安装面符合 GB/ T 251 GB/ T 809 GB/ T 8100、 GB/ T 810 GB/ T17487 和 ISO 7790。 7. 2. 4 插装阀 插装阀宜使用具有符合 GB/ T 2877 和 JB/ T 5963 规定的插装孔的油路块。 7. 3 油路块 7. 3. 1 表面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 油路块安装面的平面度和粗糙度,应符合阀制造商的推荐值。 7. 3. 2 变形 油路块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不应产生会引起元件故障的变形。 7. 3. 3 安装 油路块应牢固地安装。 7, 3. 4 内部通道 内部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宜至少等于相关元件的通流面积。 内部通道 (包括铸造孔和钻孔 )应无有害的杂质 (如氧化皮 、毛刺、切屑等 ),这些杂质会限制流动或被冲刷出来引起任何元件 (其中包括密封件和填料 )失灵和 (或 )损坏。 7. 4 电控阀 7. 4. 1 电气连接 与电源的电气连接应符合适当的标准,例如: GB/ T 5226. 1。 对于危险的工作条件,应采用适当的电保护等级 (例如防爆、防水 )。 与阀的电气连接宜采用符合 ISO 4400 或 ISO 6952 的可拆的、不漏油的插入式接头。 7. 4. 2 接线盒 指定接线盒在阀上时,它们应按下列要求制做: a)符合 GB 4208 的适当保护等级; b)为永久设 置的端子和端子电缆,其中包括附加的电缆长度,留有足够的空间; c)防止电气检修盖丢失的拴系紧固件,例如带锁紧垫片的螺钉; d)对于电气检修盖的适当的固定装置,例如链条; e)带有张力解除功能的电缆接头。 7. 4. 3 电磁铁 应选择符合 JB/ T 5244规定的,能够可靠地操作阀的电磁铁。 电磁铁应按照 GB 4208 的规定,防 外部流体和污垢进入。 7. 4. 4 手动越权控制 当电控不能用时,如果为了安全或其他原因需要操作电控阀,那么它应配备手动越权装置。 该装 的设计和选 择,应使其不会无意中被操作,并且当手动控制解除时应自动复位,除非另有规定。 7, 5 符号标牌 在阀上应附有符号标牌,其表示的位置和控制方式与操作装置的运动方向一致。 7. 6 调整* 允许调整一个或多个受控参数的阀宜具有下列特性: a)保证阀调整安全的措施; b)当需方与供方商定时,锁定调整以防止未经认可的改变的措施; c)监控正在调整的参数的措施。 7. 7 拆卸 无论阀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阀的拆卸不应要求拆卸任何关联的管路或管接头,但可松开关联的管路或管接头,以便 让出拆卸间隙。 8 液压油液和调节元件 8. 1 液压油液 8. 1. 1 技术条件 被推荐用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液应按其类型和特性来规定,而不能仅靠商品名称来规定。 液压油液宜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来描述。 存在起火危险之处,应考虑使用难燃液压液。 8. 1. 2 相容性 8. 1. 2. 1 所有液压油液 使用的液压油液应与用于系统的所有元件、辅件、合成橡胶和滤芯相容,并符合系统或元件供应商的推荐。 8. 1. 2. 2 难燃液压液 应采取附加的预防措施,防止由于难燃液压液与下列物质不相容而 产生的问题: a)与系统配套的防护涂料和其他油液,例如油漆、加工和 (或 )保养液; b)能与溢出或泄漏的难燃液压液接触的结构或安装材料,例如电缆、其他维修供应品和产品; c)其他液压油液; d)密封件或填料。 8. 1. 2. 3 处理措施 液压油液或液压系统的供应商,应提供有关打算使用的液压油液的材料安全数据资料。 如果需要保证以下几点,应提供补充资料: a)对于人工处理液压油液的保健要求; b)毒性; c)万一起火,可能出现的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d)关于液压油液处理和废弃的建议资料; e)具有生物降解能力。 8. 1. 3 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 除非在供方与需方之间另有规定,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宜分开。 所有液压油液和润滑剂的注入孔应做出清晰和永久的标记。 8. 1. 4 保养 为了保持系统液压油液的性质,供方应提供对于系统液压油液取样和监测的手段及规程。 宜特别注意难燃液压液。 8. 1. 5 注油和保持液位 用于注油和保持液位所使用的液压油液应经过过滤。 在灌注时,可通过系统内设的过滤器或用需方自己的移动式过滤器 来过滤,移动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应等于或优于系统所用过滤器的过滤精度。 8. 2 油箱 8. 2. 1 设计 a)当系统中没有安装热交换器时,油箱应能充分散发正常工况下液压油液的热量; b)在正常工作或维修条件下,油箱宜容纳所有来自于系统的油液; c)油箱应保持液位在安全的工作高度,并且在所有工作循环和工况期间有足够的油液通向供油管路,以及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热膨胀和空气分离; d)油箱宜提供缓慢的再循环速度,便于夹带的气体释放和重的污染物沉淀; e)油箱宜利用隔板 或其他手段,将回流油液与泵吸人口分隔开;如果使用隔板,则它们不应妨碍油箱的彻底清理。 如果油箱是加压密闭式的,那么应考虑这种型式的特殊要求。 8. 2. 2 结构 8. 2. 2. 1 一般要求 油箱宜与机器结构是分离的和可拆装的。 8. 2. 2. 2 溢出 应采取预防措施,阻止溢出的油液直接返回油箱。 8. 2. 2. 3 支撑结构 a)支撑结构宜将油箱的底部提高到距地基平面 150mn 以上的高度,以便于搬运、排放和改善热条件; b)支撑 结构宜有足够面积的支座,便于在装配和安装期间用垫片、斜楔等调整。 8. 2. 2. 4 振动和噪声 应注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