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内容摘要:
积的 30%,建筑幕墙具 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7规定的 4级要求。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 ( 或预冷 ) 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13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 501892020 第、。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建筑内所有电梯均采用节能电梯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 优选项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 %。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 件,充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 %,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 %。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使用非 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项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14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20%, 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优选 项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18580~GB 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的要求。 不使用国家及湖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般项 施工现场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60 %以上。 现浇混凝 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砂浆采用预拌砂浆或干混砂浆。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10%以上。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15 避免重复装修。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 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 30%。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标准化部件和设备,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通用和标准化的结构构件。 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使用墙体保温材料或制品。 优选项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 5 %。 采用墙体自保温系统。 室 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设计要求。 建筑每个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外窗面积的 30%,透明幕墙具有不小于房间透明面积 10%的可开启部分。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 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 中的有关规定。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 (店 )、书店卫生标准》 GB 9670的相关要求。 1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一般项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室内采用 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 118中的一级要求。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办公、宾馆类建筑 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的要求。 建筑入 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优选项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 设 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运营管理 控制项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一般项 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 IS0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17 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 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对使用的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优选项 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1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 “ 必须 ” ,反面词采用 “ 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 “ 应 ” ,反面词采用 “ 不应 ” 或 “ 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 “ 宜 ” ,反面词采用 “ 不宜 ”。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应这样做的,采用 “ 可 ”。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 应符合 ……的规 定 ” 或 “ 应按 ……执行 ”。 19 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 条文说明 20 目 次 1 总 则 ........................................................... 21 3 基本规定 ......................................................... 22 基本要求 ....................................................... 2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22 4 居住建筑 ......................................................... 24 节地与室外环境 ................................................. 24 节能与能源利用 ................................................. 31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3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43 室内环境质量 ................................................... 52 运营管理 ....................................................... 56 5 公共建筑 ......................................................... 59 节地与室外环境 ................................................. 59 节能与能源利用 ................................................. 6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7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77 室内环境质量 ................................................... 83 运营管理 ....................................................... 88 21 1 总 则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目前,湖北省 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建筑年增量较大,建筑相关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较快。 因此, 湖北省 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湖北省 发展绿色建筑应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 湖北省 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 湖北省 绿色建筑的发展。 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本标准考虑到 湖北省 目前建设市场的情况,侧重评价总量大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 其他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 关注建筑 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 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为达到节能单项指标而过多地消耗材料,这些都是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 ; 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适用性,虽然消耗资源少,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 的矛盾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湖北省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有着一定的差异,评价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 本标准未全部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是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节能、节 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等方面。 因此建筑 22 的基本要求,如结构安全、防火安全等要求不列人本标准。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 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实现。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
相关推荐
钉固定。 设置横撑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搁栅的整体性,避免日久松动。 3)填保温,隔声材料。 在搁栅与搁栅之间 的空隙内,填充一些轻质材料,如于煤渣、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矿棉毡等,厚度 40mm。 这样可以减少人在地板上行走时所产生的空鼓音。 但填充材料不得高出木搁栅上皮。 同时,铺钉面层木条板时要等到保温隔声填充材料干燥后才能进行。 施工操作:面层铺设施工是硬木实铺式木地板的最后一道工序
的时候是一潭死水,每一天生活只是对前一天的不断的无止境的复制。 真的不想如此般度过剩下的二分之一的时光,想要些特别的经历,想让生命更厚重些,想让青春更绚丽些,最终我选择了顶岗实习。 同时,顶刚实习也圆了我儿时的梦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怀揣着为四年大学生活画上最浓重一笔的愿望和儿时最初的梦想,来到了我的目的地 —— 县镇中学。 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经历了不寻常的人生,体验到了所谓的酸甜苦辣。
................. 36 应急物资 ......................................................................................................... 37 注意事项 ...........................................................
已经结束,回想这四个多月的经历发现自己收获了很多。 顶岗生活丰富多彩也充满了酸甜苦辣。 但是选择它我无悔。 下面我对自己的顶 岗生活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一、自信登讲台,紧张不再来 清楚地记得初登讲台是面对 80 多双眼睛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当时感觉自己做自我介绍是声音都在打颤,后来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慢慢的可以自信的站在讲台上,自然流畅地给他们上每一节课。
这个时候,我来到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 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在整个的实习工程中 ,我总共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 ,同 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9。 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