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化装置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 36 炉渣 ............................................................................................................................... 36 粉煤灰 ............................................................................................................................ 37 10 产品包装及储运方式 ....................................................................................................... 37 11 生产工艺规程的修改 和补充表 23 .................................................................................... 37 附录 ...................................................................................................................................... 38 Q/ 002B- 2020 5 1 产品说明 水煤气 : 煤气组成: CO CO2 H2 CH4 H2S N2 O2 生产规模 : 单台生产能力: 2万 Nm3/h 年运行时间: 7200小时 产品名称 : 一氧化碳 、 氢气 分子式、分子量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O 分子量: 氢 气: 分子式: H2 分子量: 2 2 性质与用途 一氧化碳: 理化性质: 分子式: CO ;分子量: ;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稍轻,难溶于水。 不跟水反应,在空气中火焰为蓝色,不跟碱反应。 主要用途:可做气体燃料,冶金工业上用做还原剂 ,也可与水蒸汽反应制备氢气。 氢气: 理化性质: 分子式: H2 ;分子量: 2,; 氢气具有易燃易爆 等 特点,在标 准状 态下呈无色、无味、无毒气体。 它的沸点很低( 252℃ ),无腐蚀性,但在高温下(> 260℃ )它可以腐蚀某些金属如碳钢,它与金属中的碳起作用产生氢脆现象。 氢是所有元素中最轻的一种,氢气在空气中爆炸范围是 — 75%,氢气不能供给呼吸。 属化学品类,危险类别为一类。 主要用途:化工生产原料气。 3 质量指标 产品水煤气 : 产品水煤气质量应符合 Q/ 2012020要求,见表1 表 1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水煤气 CO 含量 %( V/V) 28— 33 Q/ 002B- 2020 6 水煤气 CO2含量 %( V/V) 20— 23 水煤气 H2含量 %( V/V) 38— 41 水煤气 N2含量 %( V/V) 微 量 水煤气 O2含量 %( V/V) ≤ 水煤气 H2S 含量 %( V/V) ≤ 水煤气 CH4含量 %( V/V) — 原材料指标 : 褐煤 : 褐煤质量应符合企业标准 Q/ 0062020要求,见表 2 表 2 序号 分 析 项 目 指 标 分析频次 分析方 法 1 收到基全水 分 Mt % ≤ 33 1 次 /批 烘干法 2 空气干燥基灰 分 Aad % ≤ 35 1 次 /批 灼烧 法 3 干燥无灰基挥发 分 Vdaf % ≥ 34 1 次 /批 灼烧 法 4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ar MJ/kg ≥ 16 1 次 /批 量热仪 5 全硫 Sad % ≤ 1 次 /批 定 硫仪 6 反应活性( 950℃) % ≥ 68 1 次 /批 CO2测定仪 7 粘结指数 ≤ 2 1 次 /批 粘结指数仪 8 灰熔点 T₂℃ ≥ 1250 1 次 /批 灰熔 点仪 9 粒度 mm ≤ 100 1 次 /批 筛 分 法 氧气 : 氧气质量应符合 Q/ 0102020要求,见表 3 表 3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氧 气 纯度 %(v/v) ≥ ≥ 水 含量 %(v/v) ≤ ≤ 其它惰性气体含量 %(v/v) ≤ ≤ Q/ 002B- 2020 7 氮气 : 氮气质量应符合 Q/ 0112020要求,见表 4 表 4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氮 气 纯度 %(v/v) ≥ 氧 含量 %(v/v) ≤ 一氧化碳 含量 %(v/v) ≤ 二氧化碳 含量 %(v/v) ≤ 甲烷 含量 %(v/v) ≤ 水 含量 %(v/v) ≤ : 聚合氯化铝质量应符合 Q/ 0092020的要求,见表 5 表 5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外观 黄色粉状 Al2O3 % 2930 盐基度 8095 水不溶物 % < : 磷酸三钠质量应符合 Q/ 0082020的要求,见表 6 表 6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外 观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 等 级 一等品 磷酸三钠 (以 Na3PO4 •12H2O计 )含量 % ≥ 甲基橙碱度 (以 Na2O 计 ) % 不溶物含量 % ≤ 硫酸盐 (以 2SO4计 )含量 % ≤ 氯化物 (以 Cl 计 )含量 % ≤ Q/ 002B- 2020 8 : 氢氧化钠质量应符合 Q/ 0072020的要求,见表 7 表 7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氢氧化钠( NaOH) % ≥ 碳酸钠( Na2CO3) % ≤ 氯化钠( NaCl) % ≤ 三氧化二铁( Fe2O3) % ≤ 4 工艺过程 : 煤气化反应主要是固体燃料中 的 碳与气化剂中氧、水蒸汽的反应,也有碳与产物以及产 物之间的反应。 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碳完全燃烧反应: C+O2=CO2+Q1 碳的不完全燃烧反应: 2C+O2=2CO+Q2 一氧化碳燃烧反应: 2CO+O2=2CO2+Q3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C+CO2=2COQ4 气化反应中,在一定温度下,碳与水蒸汽间发生以下反应: 水煤气反应: C+H2O=CO+H2Q5 C+2H2O=CO2+2H2Q6 水煤气平衡反应(或称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 CO+H2O=CO2+H2Q7 碳与氢等发生下列反应: C+2H2=CH4+Q8 CO+3H2=CH4+H2O+Q9 CO2+ 4H2=CH4+2H2O+Q10 2CO+2H2=CH4+CO2+Q11 2C+2H2O=CH4+CO2+Q12 Q/ 002B- 2020 9 工艺过 程 简 述 : 煤气化系统主要由 供煤工序、 制气工序、湿法煤气净化工序及 公 用设施组成。 煤干燥来的原料 煤 从一期 2号炉侧,利用平皮带 送入 二期 3号炉 的粉煤漏斗, 然后 根据 储煤槽、 中间储煤槽的料位,借助刀型闸阀 、 放料阀进入储煤槽。 储 煤槽中的粉煤 ,通过 3台供煤机送 入煤气发生炉 ,供煤量由变频器调节供煤机的转数和运转台数来 调整。 储 煤槽上下 部 分别 通入 安全气,以防止发生炉的煤气倒流。 氧气、蒸汽 经过 混合器混合 ,然后 通过设在发生炉下部的 6支喷嘴和上部的 16 支喷嘴进入发生炉内,与供煤机送入发生炉内的粉煤进行气化反应。 气化炉内的粉煤和气化剂经过复杂的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而生成水煤气。 带有大量粉尘的 水煤气 从 发生炉上部 出来, 进入回流旋风分离器。 集聚在发生炉底部的 灰 渣 ,通过 2台排灰机排入 储 灰槽 , 储 灰槽内充有安全气。 储 灰槽内的灰渣通过气动放料阀 放 入滚筒冷渣机 ,冷却降温后由刮板输送机排至灰车,运走。 煤气 在回流旋风 分离出来的 部分 粉尘 ,经 分离器底部的 回流管返回发生炉内进行二次气化反应。 而由 回流旋风分离器 顶部出来 的 水 煤气, 再 进入高温旋风分离器 , 进一步除去煤气中的粉尘,粉尘通过 分离器底部的 排灰管 , 利用循环水冲洗排至界 区 外。 出自高温旋风分离器的煤气温度 约 880— 930℃ ,向后进入废热锅炉,利用其余热生产蒸汽。 废热锅炉设有软水预热器、蒸发器、蒸汽过热器, 来自外网 的软 水 首先进入脱氧槽 ,用蒸汽加热至 98— 104℃ ,进行脱氧,除氧后的软 水通过软水泵加压至 , 送 入 软水预热 器 预热,然后 送入 废热锅炉 蒸发器 ,产生 饱和 蒸汽 ,饱和蒸汽再进入过热器进行过热,废锅最终产出压力为 过热蒸汽。 蒸汽 通过减压阀减压至 ,经分汽缸分四路进入制气系统,分别去上喷混合器、下喷混合器、脱 氧 槽和 U型水封伴热。 出自废热锅炉的水煤气温度约 370℃ 左右,然后进入热管式煤气换热器,进一步回收煤气中的热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