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内容摘要:
23. 太守 谓 谁 谓 : 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并 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 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 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与 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了一点就 喝醉 了 ,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 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 在心里 , 并 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 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 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 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情 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满头白发 ,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的 ,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 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开 后,鸟儿欢乐起来 了。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 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 ,并勾勒出一幅 与民同乐 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 “ 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 1. 全文的主旨是: 与民同乐。 “ 乐 ” 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 缘由 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 山间早晨景色 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 ; ④、写 山间傍晚景色 的句子是: 云归而岩穴暝 ; ⑤、写 春景 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 ⑥、写 夏景 的句子是: 佳木秀而繁阴 ; ⑦、写 秋景 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 ⑧、写 冬景 的句子是: 水落而石出者 ;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 了四个场面: 滁人游 , 太守宴 , 众宾欢 , 太守醉。 ⑩、表现 本文主旨 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 禽鸟乐 的句子是: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 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 ⒃、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二者不可 得兼 . . 同时得到 故 患 . 有所不 辟 . 也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 . .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贤者能 勿丧 . . 耳 不丢掉 蹴 . 尔而与之 践踏 万钟则不 辩 . 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 何加 . . 焉 有什么益处 妻妾之 奉 . 侍奉 所识穷乏者 得 . 我 与.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吗。 乡 . 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是亦不可以 已. 乎 停止,放弃。 1此之谓失其 本心 . . 本来的思想 二、翻译下列句子 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 生命而选取 正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 思想 ,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现 在为了 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 三、回答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 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相关推荐
米。 14. 湖滨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 6 米,小明从第 1 棵树跑到第 100 棵树,一共跑了 ( )米。 15. 小明和小华去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明买 7 本, 小华买 5 本,小明用的钱比小华多 6 角钱,这种练习本每本是 ( )钱。 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打“ A”,错的在括号里打“ B” ) 1.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 ( ) 2. 4008
( ) 1吨煤的 32 和 2吨棉花的 31 同样重。 ( ) 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 ) 某人的身份证号为 320421197001268623,那么此人的出生日期是 1970 年 12 月 6 日 ( ) 三:选择( 7 分): X5 是真分数, x的值有( )种可能。 A. 3 B. 4 C. 5 五 (3)班有 28 位男生, 25位女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 A.
(三)改变一生的闪念(20分)①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也许你早已忘记,但这种光,却可以温暖一个个冷漠的心灵。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 ”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7= 80 10= 60 1= 39 + 1= 1999= 24410= 157+9= 20+30+40= 7+85= 86680= 填数( 10 分) ( ) +6=56。
10.如何理解下列语句。 ( 6 分) (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11.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 4 分) 12.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 4 分) 13.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 它的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 ( 5 分) (三) ( 30
学校 班级 姓名 3. 如果甲数的 23 大于 乙数的 34 (甲、乙 都 不为 0),那么 ( )。 大于 乙数 小于 乙数 等于 乙数 D. 无法确定 4. 下面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5. 小明今年 m岁,小刚今年( m+ 4)岁, 5 年后,他们相差( )岁。 A. 4 B. 5 C. m+5 D. 9 6. 两根绳子长度都是 4 米,第一根用去 14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