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各项管理工作手册内容摘要:

设备与人身事故。 要尽可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便提高其经济效益。 应根据设备的 特点合理地安排生产任务,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利用各种组织形式把检修人员带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 设备的修、试、校工作 设备的检修、预防性试验、校验(简称设备修、试、校)工作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它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手段。 电气专业应合理地制订设备的修、试、校工作的周期与内容,并根据部颁有关设备修、试、校工作的规程和标准严格管理。 专业工作人员应认真进行设备的修、试、校工作,掌握设备发生故障和性能劣化的规律,并努力改进试验方法和检修工艺。 生 产维修部人员应督促设备的修、试、校工作,认真做好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3.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要根据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包括系统的变化)的要求进行,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电气设备经常处于适用于系统发展变化的技术装备状态,实现设备和管理的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 第二节 设备的缺陷管理 设备缺陷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检修管理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设备完好率的重要措施,是编制设备修、试、校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1. 缺陷的定义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发生影响安全、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称为设备缺陷,设备缺陷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两类。 对人身和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对运行有影响,但尚能继续运行,如长期运行会使设备逐步损坏或变为严重缺陷者的缺陷称为一般缺陷。 2. 缺陷的管理 缺陷的管理工作分为:缺陷的发现、缺陷的记录、缺陷的处理。 缺陷是指通过运行值班人员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如巡视设备、运行监视、设备制作的测试维护等工作)发现的设备缺陷,专业人员在设备修、试、校工作中(如设备 试验不合格)发现的缺陷,以及人员在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巡视过程发现的缺陷。 运行人员发现的缺陷由运行部门记录,电气检修人员接到缺陷通知后要立即了解缺陷类别并做好缺陷记录。 检修人员发现的缺陷要立即汇报并做好记录。 缺陷的处理是根据发现的设备缺陷,组织有关人员来进行处理。 对于一般性可随时处理的缺陷要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对于重大或紧急缺陷需要立即处理的必须汇报生产维修部,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对策,制定方案并安排得力人员参与处理。 缺陷处理开工前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必须开工作票,时间特别紧急时可要求运行人员根 据《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以保障检修人员的工作安全,处理完毕后检修人员应恢复检修场地的卫生状况,保持场地清洁。 需要设备停运才能处理的缺陷应结合设备的修、试、校工作进行,电气检修专业必须做好记录统一安排。 任何缺陷处理完毕后,检修人员必须在运行记录簿上填写工作记录,并在“设备缺陷记录簿”上将已处理的设备缺陷注销。 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目的在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通过缺陷的管理工作,找出设备彼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掌握和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使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得到提高。 第三节 设备的评级 设备的评级是设备管理的内容之一。 它是全面掌握设备状况的重要措施,也是反映设备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对于促进管好、用好、修好设备有很大的作用。 1. 设备的评级管理 设备的管理是以设备的单元划分为基础进行的,每个设备单元为一个评级基本单位。 设备评级依照评级标准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设备称为完好设备。 完好设备总和与参加评级设备总和之比称为设备完好率,用百分数表示。 设备完好率是设备评级管理中反映设备状况的重要指标。 电气设备评级管理工作必须结合现场实际制定相应的评级管理细则。 评出的类别应能全 面反映主、辅助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综合分析。 评级的时间一般规定每季度一次,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备评级。 新设备正式运行交接前,要由生产、基建两方面共同做好新设备的评级,当达到完好设备标准时,方能交接。 另外,设备评级工作应有运行、检修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2. 设备评级的标准 设备评级的标准是设备评级的依据,对于不同的电气设备应制订相应的评级标准。 制订评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一般原则。 对于一类设备: ( 1)设备不存在缺陷; ( 2)设备检修、预试、校验结 果合格,记录齐全,未超过规定的周期; ( 3)设备整齐清洁,编号准确; ( 4)资料齐全。 对于二类设备: ( 1)设备存在一般缺陷,暂不威胁设备安全运行; ( 2)设备检修、预试、校验结果有偏差,但能继续运行; ( 3)设备检修、预试、校验超过规定周期而未进行时; ( 4)资料不全,但能反映主要数据为运行分析提供依据。 对于三类设备: ( 1)设备存在严重缺陷; ( 2)设备检修、预试、校验结果不合格,不能继续运行; ( 3)资料严重不全或未建立技术资料。 第四节 设备的单 元划分 电气设备的单元划分是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划分情况应根据现场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划分原则来确定。 1. 设备的划分原则 ( 1)主变压器每台为一个单元,包括变压器各侧的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其出线开关和隔离刀及附属设备另划分为一个单元。 ( 2) 110KV 启备变为一个单元,其附属设备(如断路器、避雷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可另划分为一个单元; ( 3)每台发电机为一个单元,包括发电机中性点、电压、电流互感器、避雷器及其他附属设备); ( 4)每台励磁变及其附属设备为一个单元; ( 5)每台 6KV 动力设备为一个单元,包括其开关柜及电动机和动力电缆; ( 6)每段 6KV 母线为一个单元,包括其分支开关柜、备用电源进线柜、隔离刀闸、 PT 柜等; ( 7)厂用变压器每台为一个单元,包括断路器、互感器、隔离开关和电缆等设备。 厂用电低压配电设备为一个单元; ( 8)每组直流蓄电池为一个单元,包括充电、配电等设备; ( 9)每组 UPS 电源设备为一个单元,包括电源、配电等设备; ( 10)每间电气设备房间空调及通风设备为一个单元; ( 11)出线故障录波器为一个单元; ( 12)网络 保护小室为一个单元; ( 13)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一个单元; ( 14)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通信网络系统为一个单元; ( 15)全厂防雷设备为一个单元,包括避雷针和接地网; ( 16) DCS 系统电气部分每台机为一个单元; ( 17)励磁系统整流柜每台机组为一个单元。 2. 设备单元划分说明 ( 1)电气设备的单元划分除按上述原则外,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电气专业的设备划分确定后,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 2)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二次设备一般随主体设备,不另划分单元,但独立的装置单独划分单元(如故 障录波器、网络保护小室)除外;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一节 基本知识 安全工作是电力系统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中心。 电力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电力系统的一切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1. 安全工作的组织形式 安全工作是电气检修工作的中心,为了认真执行上级的指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安全组织保证体系,这个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就是安全网。 总经理是全公司的安全生 产第一责任人,对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安监部门是全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布置、监督及检查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法令及各项规章制度。 电气主管是电气专业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电气专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安全员是检修班的兼职安全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监督和检查安全活动小组的活动,传达和组织实施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及具体措施。 安全活动小组由班组全体人员组成,是推行安全管理的基础。 2. 安全管理工作 电气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以电气主管为核 心,安全员,全电气专业人员参加的、经常性的工作。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制定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目标的原则是:保证工作人员在合格的工作环境中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地工作,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和设备完好不出事故。 安全目标应定为不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安全目标又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制定后,应根据季节特点、设备检修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达到安全目标的措施。 班组也应该有相应的安全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 2)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实施; 1) 反事故措施计划的内容包括: ①上级机关颁发的反事故措施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实施的部分; ②消除重大设备缺陷的措施; ③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性能的重大技术改进措施; ④编制或修订现场规程制度的计划; ⑤制定已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异常情况的防止对策; ⑥专业技术培训活动; ⑦季节性的安全检查; ⑧加强群众性安全网活动的措施; ⑨其它有关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2) 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 安全技术,包括各种防护装置,各种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的保险及信号装置,危险处的标志和信号,安全照明等; ② 工业卫生,包括通风换气装置,改善自然采光,增设窗子的启闭和清扫擦拭装置,工作场所的隔热防暑和防寒取暖设施,防尘防毒措施,减轻或消除工作中的噪声和震动的措施等; ③ 辅助房屋及设施,包括厕所、更衣室、存衣箱、工作休息室等; ④ 宣传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的书刊、宣传画等。 “两措”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报安监、生产维修部审批。 审批后应对具体措施组织实施或督促有关部门实施,并要按时完成。 ( 3)统计 报告事故、障碍及不安全情况。 电气专业发生事故、障碍及不安全情况后,应立即按照部颁《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要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按时写出报告送安监部门。 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前后设备的运行状况,潮流分布,事故信号,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及影响,与事故有关的人员及其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事故教训和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 除了对每个事故进行专题报告外,还要根据上级的要求,按年、季、月将事故、障碍及不安全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 ( 4)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1) 安全 技术应根据工作需要及“两措”计划进行,特别是对新进厂的工人要进行全面培训,对老工人应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培训。 2)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认识。 安全教育材料主要包括:部颁《电业安全生产工作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令、指示、文件,事故通报、简报,安全知识书刊等,根据这些资料以班组为单位集中学习。 ( 5)安全活动日制度。 安全活动日制度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 班组应坚持每周一次,电气专业应坚持每月一次。 安 全活动日的内容主要有:分析生产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季节和负荷特点做好设备事故预防措施,根据检修生产实际提出防止事故和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安全活动日要有内容、有目的、有记录。 ( 6)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电气安全工作的关键。 电气专业应按照上级的要求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有关“两票”和安全责任制的制度。 “两票”管理是电气安全管理的核心。 电气专业应在“安规”和“两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制定出保证安全的补充措施。 如制定设备检修工艺卡、检修 工作安全措施票等。 安全工作是一个群众性的基础工作,要根据各个岗位和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 ( 7)组织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保证安全运行、促进安全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 每年一般进行春、秋两次安全大检查,还应根据运行生产实际或上级的安排,即时组织季节性的或有重点目标的安全大检查。 开始检查前,电气专业应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做好安排。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思想、检修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工作。 检查完后应及时总结,并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拟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报上级安监部门。 ( 8)工 作现场安全。 工作现场是指设备区域、生活区域、检修间、仓库等需要设置安全设施的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