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钢铁焦炉烘炉方案内容摘要:

、工作要点 30 、炉高膨胀:按标准号燃烧室的机、中、焦看火孔座砖打测点标记,点火前由测量队测定作为原始炉高值。 、炉长膨胀测量 :其一线在上横铁处。 二线在下横铁处。 三线在篦子砖处。 、钢柱曲度:采用三线法进行测量。 计算公式如下 : e A = ac + (ba) —— E 式中 , A────炉柱曲度 毫米 a────上部钢丝线至炉柱正面的距离 毫米 b────下部钢丝线至炉柱正面的距离 毫米 c────中部钢丝线至炉柱 正面的距离 毫米 e────上 .中部钢丝线间的距离 毫米 E────上 .下部钢丝线间的距离 毫米 、保护板垂直度;采用二线法进行测量。 、操作平台支柱垂直度:在支柱上部、下部打上油漆标记,用托盘和线锤测定(上部为固定距离)。 、操作平台、蓄热室走台及炉柱底部和废气开闭器两叉部的滑动的测定方法:在冷态时,先打好测定 31 标记,测定预留距离的尺寸,烘炉中测定的距离与冷 态时的差值,即是它们的滑动量。 、抵抗墙垂直度。 冷态作好测点标记,测定冷态原始数据,升温后按标记测量。 、炉长的测量工具采用钢板尺。 为防止钢板尺的弯曲而影响测量精度,可将钢板尺固定在木棒上。 炉长测量时,读数统一规定在钢线的外侧。 、膨胀测量;弹簧测量与调节作业的工作内容、测点、频度等见表 4- 3。 、烘炉热修工作 烘炉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炉体因膨胀原因而产生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要点: 1) 蓄热室封墙应严密,不许有裂纹,蓄热室 顶部测温孔及篦子砖测温孔铁件四周缝隙,可用蘸有水玻璃粘土火泥浆的石棉绳塞严; 2) 废气开闭器与小烟道连接缝,废气开闭器底座与分烟道弯管四周接缝用泥浆抹严,不得漏气,每周应普查一次; 3) 炉顶表面裂缝应先用石棉绳填塞; 4) 总烟道、分烟道各处裂缝和间隙,用掺有水泥的粘土火泥抹严,不得漏气,每周检查一次; 5) 装煤口盖、上升管座的四周间隙,用火泥抹严不得漏气。 32 4. 6 烘炉期间温度监测项目表 烘炉期间温度监测项目表 表 4— 1 序号 监测项目 工 具 监测点 监测位置 监测频度 说 明 1 直行温度 热电偶 ﹑光学高温计 全炉第 8, 25 火道 每 5分钟一次 检查控制全炉温度的均匀性 2 管理火道温度 热电偶 ﹑光学高温计 1, 2, 6, 11, 16, 21,26, 31, 36, 41, 46,51, 55, 56 号燃烧室的1, 3, 8, 14, 19, 25,30, 32 火道 同上 同上 用作升温控制 3 横墙温度 热电偶 26号燃烧室的所有火道 同上 同上 焦炉横向温度 4 蓄热室顶 部温度 同上 1, 2, 6, 11, 16, 21,26, 31, 36, 41, 46,51, 56, 57 号蓄热室的机焦两侧 距封墙表面 米(蓄热室测温孔) 同上 检查焦炉高向温度分布 33 6 小烟道温 度 500℃ 温度计 同上 小烟道两 叉部 每 4小时一次 7 总,分烟 道温度 热电偶 总,分烟道测温孔 烟道中心 附近 每 4小时一次 检查焦炉温度分布 8 抵抗墙温 度 同上 抵抗墙顶部测温孔 距炉顶面 ~2 米 每 5分钟一次 同上 9 大气温度 玻璃温度 计 不受炉温及阳光辐射影 响的地方 每 4小时一次 34 烘炉期间压力监测项目表 表 4— 2 监测项目 所用仪表 监测地点 监测次数 说 明 看火孔压力 斜型压力计 选择燃烧室的 7, 26火道 白班测一次 总,分烟道吸力 斜型压力计 总,分烟道测压点 每小时测一次 保持规定值 废气分析 奥式分析仪 第 6, 21, 30, 45 燃烧室的 7, 25 火道 白班一次,每次取一个燃烧室,循环取样 护炉设备及炉体膨胀监测项目表 表 4— 3 监测项目 监测位置 监测时间及频度 说 明 炉柱曲度 炉温 700176。 C前每天测一次, 700176。 C 后酌减 用三线法测定 炉长测量 上横铁,下横铁,篦子砖 同上 同上 35 大弹簧负荷 按固定测点进行测量 每天测一次并调节 测量用临时走台拆除后减少测量次数 纵拉条弹簧负荷 同上 每周一次 小弹簧负荷 同上 点火前及 12 200、 300、 500、 700176。 C时测量并调节一次 顶丝调节及炉门炉框(保护板)上移检查 炉框底部缝隙 顶丝与炉框接后每天调整一次 纵拉条托架松放 每 100176。 C测调一次 机焦侧 走台支柱垂直度及滑动情况检查 支柱相对滑动点标记处 每 100176。 C测定一次 滑动良好时可不测垂直度 抵抗墙垂直度测量 抵抗墙外侧测点固定并标记 每 100176。 C测定一次 使用托盘及线锤 抵抗墙顶部外移测量 每 100176。 C测定一次 炉端墙膨胀缝 炉端墙 30 毫米膨胀缝上下取两点,测点每 100176。 C测定一 36 变化测量 固定并标记 次 炉高测量 炉顶看火孔座砖,(机,中,焦) 每 100176。 C测定一次 按 1, 2, 6, 11, 16,21, 26, 31, 36, 41,46, 51, 55, 56 燃烧室取测点 基础沉降测量 每 100176。 C测定一次 测量队 炭化室底热态标高测量 烘炉末期 炉柱下部滑动检查 滑动点标记处 每 50176。 C 检查一次 小烟道连接管滑动情况检查 每个连接管 每 50176。 C 检查一次 炉柱与保护板间隙检查 每 100176。 C检查一次 37 序 号 项 目 执行时间 (燃烧室温度 C) 说 明 1 炉顶裂缝密封 用石棉绳密封 2 临时大棚拆除 250C 雨季可延迟 3 保护板顶面铺防水层 拆除大棚前 4 交换开闭器调整 500C 5 小烟道承插部密封 600C(交换开闭器调整后 ) 取出临时密封石棉绳 , 按设计填石棉绳 ,勾缝 6 斜道正面膨胀缝填塞及灰缝 精整 600C 膨胀缝用石棉绳沾浆填 塞 7 30mm 膨胀缝填塞 600C 散石棉绳沾浆填塞 8 蓄热室封墙勾缝精整 750C 封墙保温层施工前 9 交换开闭器与烟道连接口填 石棉密封 600C 交换开闭器调整后 10 砖煤气道灌浆 600C 可根据实际情况至生产后 11 桥管承插部密封 650C 石棉绳、灰浆 12 吸气管、焦油盒联接 650C 38 13 煤气、废气系统润滑点加油 试车前 14 集气管操作台梯子连接 650C 15 割去压保护板顶丝 650C 砌小炉头前 16 氨水支管连接(上升管周围) 650C 17 蒸汽管、工业管压缩空气管连接(上升管周围) 650C 18 交换系统试运转 650C 19 装煤车轨道安装调整 650C 700C时轨道固定 20 装煤车摩电线架、摩电线安装调整 650 21 炉顶安全栏杆固定 650C 22 装煤车轨道与端台部接轨 700C 23 拦焦车轨道与端台部接轨 700C 留基础茬部补浇混凝土 24 煤气小支管(立管)法兰紧固 750C 25 集气管托架与炉柱间螺栓固定 750C 26 横拉条下放就位 750C 39 27 拆除煤气烘炉设施 改为正常加热前 28 拆除测调临时走台 改为正常加热后 29 补抹炉肩缝磨板灌浆 保护板灌浆前 炉肩缝灰浆:低温硅火泥 50%,精矿粉 50%,加水玻璃 1% 30 拧紧保护板与炉框连接螺栓 800C 均匀拧紧 31 保护板底部缝塞 保护板灌浆前 32 保护板上部接头缝石棉绳塞紧 保护板灌浆前 33 保护板灌浆 700C 分段灌浆 34 炉顶吹扫及石棉绳清除 炉顶灌浆前 35 小炉头重砌 750C 保护板灌浆后及炉顶正面缝精整及填塞石棉绳后进行 36 炉顶灌浆 800C 包括拉条沟 37 炉顶面精整 炉顶灌浆后 38 拉条沟隔热及盖砖砌筑 750C 分段进行,配合弹簧测调 39 操作台排水管固定 850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