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摘要:
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 25℃ 时的数据。 因为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也不同。 固态 液态 吸热 气态 吸热 吸热 1)要注明温度和压强 : 2)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注明聚集状态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H2O(l)═H 2O(g);△ H=+44KJ/mol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 化学计量数表示 物质的量 不表示分子数 ,因而必要时可用简单分数。 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 “ 1mol”时其它物质才出现的。 H2( g) +Cl2(g)=2HCl(g);△ H=- H2( g) + Cl2(g)=HCl(g);△ H=- 2H2( g)+O2(g)=2H2O(l);△ H=- H2( g)+ O2(g)=H2O(l);△ H=- 4) △ H的表示: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 H的“+”与“-”一定要注明, “+”代表吸热 , “-”代表放热 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 H的单位 总是KJ/mol,但△ 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成比例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 3)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后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H2( g)+ O2(g)=H2O(g)。高二化学反应原理
相关推荐
“等于”) ,理由是。 ,所求中和热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理由是。 量热计 量热计构造 讨论与交流 CO(g)+1/2O2(g)=CO2(g) C(s)+1/2O2(g)=CO(g) C(s)+O2(g)=CO2(g) △ H=△ H=△ H= 已知: H2(g)+ 1/2O2(g) = H2O(g) ΔH= mol- 1 H2(g)+ 1/2O2(g)= H2O(l) ΔH=
H=+17 kJmol 1,|Δ HΤΔS|=17 kJmol 1,则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H0,Δ HTΔ S0 H0,Δ HTΔ S0 H0,Δ HTΔ S0 H0,Δ HTΔ S0 【 解析 】 选 A。 由题意知: CH3OH(l)+NH3(g) CH3NH2(g)+H2O(g),Δ H=+17 kJ mol1,所以 Δ H0,又 因为该反应在某温度时能自发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说 明
(2)同周期内 , 随原子序数增大 , E值增大。 但个别元素的 E值出现反常现象。 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写编号 )。 ① E(砷 )E(硒 ) ② E(砷 )E(硒 ) ③ E(溴 )E(硒 ) ④ E(溴 )E(硒 ) (3)估计 1 mol气态 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 E值的范围: ________E________。 (4)10号元素
属于 p区。 p区元素 它们的价层电子构型是 (n- 1)d1~ 9ns1~ 2,最后 1个电子基本都是填充在倒数第二层 (n- 1)d轨道上的元素,位于长周期的 中 部。 这些元素都是 金属 ,常有 可变化合价 ,称为过渡元素。 它包括 ⅢB ~ Ⅷ 族元素。 d区元素 价层电子构型是 (n- 1)d10ns1~ 2,即次外层 d轨道是 充满 的, 最外层轨道 上有1~ 2个电子。
哪些物质或粒子。 H2O Cl2 H+ Cl HClO ClO OH 氯水的性质: 实验现象 结 论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先变红后变白 有气泡放出 褪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新制氯水显酸性且有漂白 性,中含有 H+ 和 HClO 新制氯水含水有 HClO、HClO有氧化性 新制氯水含中含有 HCl、NaHCO3+HCl=NaCl+H2O+CO2↑ HCl+AgNO3=AgCl↓